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迹:陈云在党的七大上的发言稿
作者:佚名 日期:2025年08月13日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体:   点击数:   
核心提示:
档案里的抗战印记 手迹:陈云在党的七大上的发言稿

  图片中的这份档案,是1945年5月9日,陈云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稿。陈云在这次发言中讲了三个问题:一是“讲算账”,即关于党的历史问题;二是“做交代”,即关于其做组织部部长这几年的体会;三是“讲本行”,即要保护好劳动创造的成果。这些都与党的七大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


  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空前伟大的会议。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全面抗战,即将迎来最后的胜利。而在胜利的前夜,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选择。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领导人民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主持了会议,并阐明七大的工作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讲话。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隆重举行。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着全国121万党员。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这次大会距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已有17年。


  4月23日,七大举行开幕式。毛泽东致开幕词,这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的《两个中国之命运》。毛泽东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


  4月24日,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书面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口头报告。


  4月25日,朱德向大会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七大原定会期较短,大会开始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发言人数也突破了原定人数。从4月30日开始至5月11日,在讨论政治报告和军事报告的同时,主要进行大会发言。在大会上发言的有周恩来、彭德怀、陈毅、张闻天、博古、彭真、聂荣臻、杨尚昆、陈云、李质忠、陆定一、刘伯承、朱瑞、古大存、李富春等。


  5月14日、15日,刘少奇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下了准确而科学的定义:“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历史、社会与中国革命的理论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5月21日至23日,继续大会发言,发言的有:日本共产党代表冈野进、朝鲜独立同盟代表朴一禹,以及乌兰夫、马风舞、刘澜波、张鼎丞、傅钟、叶剑英等。这些发言都贯穿了“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精神,受到大会的普遍欢迎。


  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指出,为了建立新中国,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此,大会拟定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制订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


  大会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规律,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项基本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强调这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大会还系统地总结党领导武装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对人民战争的军事路线和战略战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原则作了详细的阐述。


  大会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新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在选举中,坚持了三个原则:(1)对过去犯过错误的同志,只要承认错误,决心改正错误,还可以入选;(2)既要承认和照顾“山头”,又要缩小和消灭“山头”;(3)不要求每个中央委员都通晓各方面知识,但要求中央委员会通晓各方面知识,因而要把具有不同方面知识和才能的同志集中选出来。根据这些原则,七大选举产生中央委员44人、候补中央委员33人。这是一个由各个地方、各个岗位、各种经历的优秀人才汇集的、有威信的空前团结的领导机构。


  6月11日,七大举行闭幕式。毛泽东致闭幕词,这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的《愚公移山》。毛泽东在闭幕词中对七大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代表们对三个报告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许多同志作了自我批评,从团结的目标出发,经过自我批评,达到了团结。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又是党内民主的模范。”他号召大家要宣传大会的路线,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心。当讲到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时候,引起了全体代表的共鸣,全场顿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毛泽东还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前途作了分析,指出:中国革命的发展可以经过从小半个中国(目前有1亿人口、100万军队和许多块解放区的状况),到大半个中国(打败日本侵略者,华北、东北等解放区连成一片,打下若干大城市),到整个中国(人民最后挖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一是长期的;二是可能和平转变,和平与浴血的两种可能都有,但和平转变的可能性大;三是由人民来决定何时转变。毛泽东的闭幕词把全体代表的情绪引向了高潮,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必胜的信心。


  七大闭幕后,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在杨家岭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正式中央委员27人,中央候补委员17人。会议由任弼时主持,报告了主席团会议的酝酿情况。会议选出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同时选举任弼时、李富春为中央正、副秘书长。


  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正确地总结了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经验,制定了党的路线,确定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团结一致,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后来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资料来源:《印记——档案中的百年党史》,曾珺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Tags:
编辑:wxh
专题报道  |  新闻中心  |  网站建议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