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中国游”在世界舞台绽放夺目光彩
时间:2025年08月13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更深层次的变化是中国作为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树立和综合吸引力提升。中国旅游正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形象。既保持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现代都市的创新活力。既能提供标准化服务,又保留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以来,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引人注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其中,港澳台居民1.36亿人次,同比上升12.2%;外国人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比71.2%,同比上升53.9%。

  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成为入境旅游复苏和发展的强大催化剂。我国正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在此指引下,单方面免签国家的持续扩容和过境免签政策的优化,以及离境退税、支付等政策的优化,为入境游客、相关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中国越来越多地进入入境游客的优选名单。

  中国单方面免签“朋友圈”增至47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国。这些进一步扩大开放政策还催生了“经中国游世界”旅行模式。以上海为例,过境免签时间延长至240小时后,韩国游客出现“周末快闪族”,这些游客将上海作为前往东南亚或欧洲的中转站,在停留期间产生餐饮、购物等消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接待韩国游客同比增长130.7%。

  目的地推出的系统性政策创新和地方特色服务举措也有力地支撑了入境旅游发展。《北京市优化入境旅游服务专项行动方案》涵盖了产品创新、宣传推广、服务提升和保障措施四大维度。浙江推出入境游全链条便利化“八个一”服务指南,提出跨境支付“一路畅通”、住宿办理“一碰入住”、外宾购物“一码退税”等。

  值得注意的还有北京、上海等地关于入境旅游“首站”“首选”的实践,这些目的地通过挖掘独特性、强化连接性、提升体验性,使目的地不仅是行程中的一个站点,更成为入境游客规划中国之旅时优先选择的起点和枢纽。入境游客来到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只是中国行程的开始。核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提升了中国作为整体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竞争力。

  更深层次的变化是中国作为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树立和综合吸引力提升。中国旅游正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形象,既保持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厚重感,又充满了现代都市的创新活力;既能提供标准化服务,又可以展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整体形象的鲜明与多元,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持续优化的政策体系、精心培育的目的地特色、不断创新的产品供给等协同联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呈现。

  在综合吸引力的提升上,除了传统的旅游吸引物,《黑神话:悟空》里的文化场景、“甲亢哥”视频中的生活百态、重庆“轻轨穿楼”的魔幻景观、科技感十足的现代都市以及充满烟火气的田园小镇,也成为入境游客来华旅游的理由。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正在激发更多入境游客到访中国的梦想。在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背景下,中国各地正在尝试举办更多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演艺活动,积极培育房车露营、邮轮游艇等消费场景,让入境游客享受到更多元、更精彩、更时尚的旅游消费体验。

  很明显,“中国游”在世界舞台绽放夺目光彩。展望未来,中国入境旅游将更多地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第一,客源地和目的地正在形成“双向拓展”格局。从客源地来看,传统欧美市场仍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新兴市场的增长更加迅猛。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更是如此。来自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客源地的入境游客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是经贸往来、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营销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更频密的商贸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旅行机会;高铁网络的完善让游客可以更便捷地深入腹地;支付便利化让外国游客的消费更加顺畅;再加上目的地在社交媒体上的精准推广,特别是短视频的传播,让中国进入更多海外游客的视野。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各大目的地的产品服务创新。曾经的“必打卡”目的地和景点正悄然升级为“可沉浸”“可交互”“可再生”的旅游生态圈。传统目的地和景区通过场景再造、产品迭代和创新服务,正在重新定义自身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坐标。入境游客不只是“来看”,而是“来住、来生活”。

  第二,入境旅游正与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加快形成协同互补的模式。国际游客的到来推动了旅游服务的升级。例如,北京培育街区、演艺等多元消费场景,广州打造“羊城消费新八景”,天津推动“小洋楼”活化利用,重庆打造山城步道、“云端之眼”等特色消费新场景。反过来,国内旅游市场的繁荣又为入境旅游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的联动效应也值得关注。202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达到1.46亿人次,这在供应链完善等方面为入境旅游发展提供了支撑。

  第三,入境旅游“日常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引起更多关注。“日常旅游目的地”包含“相互”“高频”之义,此类目的地既是客源地又是目的地,两个身份兼而有之。成为“日常旅游目的地”就意味着游客常来、吸引物常新,主客之间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在中国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大背景下,近程区域的“日常旅游目的地”建设将有望提速,“周末下班去中国某地”等现象也将更加常见。

  第四,数字化渗透和转型正在成为入境旅游发展的战略机遇。数字化技术对入境旅游的渗透正在重塑行业发展格局,这一进程绝非简单的工具迭代,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游客的体验模式。比如,智能服务系统的部署有助于破解语言障碍这一长期痛点。数字化对入境旅游的深层影响还将体现在产业链重构上。入境旅游数字化服务商的业务已经涵盖多语言客服、智能行程规划等细分领域。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协同,正在形成全新的入境旅游生态系统。

上一篇:“体育赛事+文旅”发展路径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
(作者:杨劲松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