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江南·溪望谷共富“密码”解析
时间:2025年08月18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在浙江省临海市江南街道,有一条香年溪。沿着这条小溪,分布着6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曾经,这里凋敝破败,随处可见坍塌数年的老屋、零碎散落的瓦片、杂草丛生的院落。如今,这里却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江南·溪望谷(以下简称“溪望谷”)。

  近年来,临海市委、市政府立足香年溪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文化禀赋,秉持“片区带全域、组团促共赢”的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引领+国资投资+企业运营+联村入股+四金富民”模式,以一条溪串联村落发展、链接乡村文化、盘活闲置资产、助力富民增收,打造溪望谷文旅项目,探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乡村共富路径。

  蝶变跃升

  溯香年溪而上,“摸鱼去营地”为游客提供露营、烧烤、戏水等全方位服务;“溪望—鹿玩”萌宠牧场为孩子们提供可近距离接触的数十种萌宠;“溪望发发呆”茶饮店以浙江名茶“临海蟠毫”为基础,联合百年老字号“方一仁”,打造联名中药养生茶饮……目前,溪望谷已建成溪山咖啡、溪望乐园、府城·溪宿等23个文旅项目,形成6个村业态互补、产业互促的发展格局。

  一年四季,溪望谷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春季,举办春日骑行、油菜花研学、沿溪徒步等活动;夏季,策划嬉水季、爱宠季等活动;秋季,以汽车车友会、MBTI青年派对等活动为主;冬季,聚焦过大年主题,举办溪望谷花Young跨年夜等。

  丰富的文旅业态和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自2023年9月试营业至今,溪望谷已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从修缮老宅、装修店铺,到经营民宿、开餐馆、卖土特产,村民主动参与到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中来,收入逐年增加。开业以来,沿溪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0万元,平均增长超300%;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就业群体每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

  共富“密码”

  溪望谷以富民为目标导向,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强城、兴村、融合,在乡村发展理念、工作推进机制、产业模式、共建共享、招商运营等方面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是聚焦“组织力”,建强组织、完善机制。临海市委牵头,各部门积极配合,在制定乡村发展战略、盘活乡村资源、招商运营、项目建设等过程中形成工作合力。业主单位临海市社会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江南街道,与发展和改革、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市级多部门联动,通过整合力量,提高项目沟通和批复效率。沿溪6村开展“溪望香年”党建联建,形成“1+3+X+N”组织架构,制定“四个一”标准,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各村党组织包领具体任务,以赛马比拼推动项目落地。支部带领群众干,党员干部始终冲在前、干在前,当好群众“主心骨”。

  二是聚焦“品牌力”,错位发展、激活IP。溪望谷项目一开始,就引入一家民营企业,由其承接策划、设计、产业规划,做精准业态布局。在品牌引领方面,以品牌打造理念,将乡村每个角落融入设计,使其色彩、图形、造型和IP等元素成为营销乡村品牌的利器。在场景设计方面,设计乡村引力、孩童回乡、文化新生、老屋拯救、茶园复兴、青年入乡、村企共建等七大“溪望计划”场景,盘活沿溪资源,强化沿溪产业。在文化赋能方面,深挖马氏宗祠、李景庆故居、临海“城树”千年九龙柏等人文内涵,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焕新“临海蟠毫”公用品牌,通过茶文化、茶创新、茶创业,擦亮“蟠毫”茶品牌。保护传承柴爿码、草编等多项非遗项目,以文化人、塑形铸魂。

  三是聚焦“市场力”,三产融合、活化业态。溪望谷着眼产业共兴,聚焦土、特、产、富,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打通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首先,依托网红主题溪坝,精心设计文旅体验项目。建设“溪望发发呆”茶饮店、“溪望有茶吃”茶餐厅、溪望乐园等,统一设计“溪望谷·伴手礼”,为当地村民打造具有特色的共富集市、共富小推车,构建集休闲观光、游玩体验、美食购物等于一体的文旅消费场景。其次,聚焦茶叶和大米加工两大本地主导产业,配套定制共富工坊,延伸拓展产业链。与本土农企合作打造“溪望茶”和“米N”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茶文化、稻香文化为主题开发研学空间、田园旅游业态、观光工场,打造“产+学+研+游+销”一体共富模式。最后,依托共富学堂,落地青创学院,创新“共富合伙人”制度,出台精品业态招引政策,打好贷款扶持、租金减免等创业扶持“组合拳”,为创业团队提供资源闲置清单、游客需求清单、政策扶持清单,吸引了18位文旅精英、酒店大咖、民宿老板,累计投资超亿元。

  四是聚焦“同心力”,利益共享、促进增收。以百姓致富、村集体增收为前提,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形成乡村振兴向心力。一方面,探索建立“国资领投+企业运营+村村入股”联营矩阵,组建强村公司统一运营。成立溪望谷共富基金,各经营业态将1%—5%的营业收益注入共富基金,村集体以“租金保底+股份分红+共富基金”增收,实现循环造血。另一方面,创建沿线村民“股金+租金+薪金+创金”四金惠民模式。村民将土地、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等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强村公司再从村集体承租,“租金+股金”让村民获得定期收益;带动沿溪乡村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创造上千个就业机会。

  五是聚焦“创新力”,吸引人才、抱团发展。溪望谷发起“新农人共育共创”行动,依托共富工坊、共富学堂、乡创空间、共享社区等阵地资源,推动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等人才集聚,让乡村发展更有活力。首先,激活原乡人。以产业扶持政策为牵引,激发原乡人的创业热情,守住家门口的“聚宝盆”。比如,授权茶农使用“临海蟠毫”公用品牌,鼓励其结合溪望谷文旅IP进行宣传推广。两位茶厂老板不仅搬了新工厂,还参与了茶产业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运营、产业化融合。其次,召唤归乡人。打好乡愁牌、亲情牌,鼓励引导村民返乡创业。比如,90后“年糕二代”、三姓年糕主理人积极参与共富工坊打造,实现了企业扩能增产。最后,招引新乡人。创新打造数字创客青年社区,推动共享办公空间,吸引一批远程办公的设计师、自媒体博主、网络作家等人才入乡。

  经验启示

  从几个基础薄弱的“空心村”“空巢村”,到一片充满活力的“网红村”“共富带”,这种跃升和转变是“两山”理念在浙江实践的生动缩影,是“千万工程”指引浙江乡村蝶变的片区例证,更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为我们走好乡村共富之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片区组团方式推进统筹联动、做到共建共享。通过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形成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以片区组团重塑空间形态、聚合资源力量,实现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整体联动、一体考虑。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以农文旅融合放大风貌特色、实现差异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要顺应乡村发展客观规律,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三是坚持项目为王,以富民产业盘活闲置资源、增强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植入更多带有科技感的未来元素,重新定义乡村的产品与产业,把乡村作为一个市场化主体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经营,在生产、生活、生态的边界求突破,让乡村的一切变得有趣、好玩、更潮,为乡村产品与产业打造全新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更强的溢价能力和乡村价值的延伸、提升。

  四是坚持人才为本,以返乡青年集聚人气流量、激发乡村活力。推进乡村振兴,要注重将青年的朝气、活力和创意转化为乡村文旅的新玩法,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服务迭代乡村文旅产品和业态,从而吸引更多青年人才留在乡村,赋予乡村发展更多可能性。

  五是坚持久久为功,以长期主义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生态规律,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要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先把蛋糕做大,再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分阶段扎实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中国文旅科技创新研究院)

上一篇:“中国游”在世界舞台绽放夺目光彩
下一篇:没有了
(作者:崔凤军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