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新闻资讯
泉州世界遗产点考古取得新成果
时间:2025年09月02日信息来源:泉州晚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遗产点之一。记者近日获悉,该遗址于今年3月起开展第七期考古工作,目前已发现一处保存较好的冶炼炉操作区及多个炼炉与鼓风作业坑组合,为研究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技术体系与生产组织方式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

泉州世界遗产点考古取得新成果

遗址东界新发现4个炼炉、8个鼓风作业坑

自2019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统筹下,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先后进行了六期考古发掘,此前已发掘清理炼炉10座、房址4处,遗址面积达5000平方米,是宋元时期青阳冶铁遗址群中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遗址点。

今年3月开启的第七期考古工作,目前在遗址东界取得新成果。此次申报发掘面积为400平方米,预计布设探方16个,持续至9月底。目前,多个探方已完成发掘,一处新的冶炼区得以确定。

在遗址东部区域的台地上几处新探方内,考古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手持刮铲、十字镐等较为轻便的工具,仔细梳理地层,试图精准找寻炉坑的边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王蕻荃介绍:“我们主要利用这些工具找到坑边,将底部和使用面连接起来,以此明确坑内整体层位关系。”据了解,该探方极有可能是冶炼炉的操作区,通过发掘建立探方间的联系,有望还原完整的生产流程。

目前,考古人员已在台地上发现了4个炼炉和8个鼓风作业坑。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考古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雅博士后李佳胜表示,这种完整的炼炉组合关系,为研究遗址的冶炼技术和工人组织方式提供了新线索。与前几期考古相比,新发掘的冶炼区中,冶炼炉、炉膛、鼓风道、烟道保存状况良好,不仅为炼炉单体复原提供了绝佳样本,也为后续估算宋元时期泉州地区以铁为主的铁器贸易量奠定了基础。

未来拟开展安溪冶铁及金属冶炼遗址调查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地处泉州西北山区腹地的五阆山余脉,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充足的木材燃料,临近水源且便于运输,具备得天独厚的冶铁条件。北宋初年,官方于安溪青阳设置专职铁场,“青阳铁场”自此名载史册。

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盛,铁制品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据《岛夷志略》记载,泉州海船行商涉及海外地名200余处,其中将铁制品作为贸易商品的国家或地区就有48个。安溪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宋元泉州、闽南地区最为重要的铁产地之一。

经过多年考古发掘,该遗址历经遗址揭露、重点区域清理,以及引水蓄水区、官舍房址和多处冶炼区的发掘,大量文物相继出土,基本还原了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技术的风貌。这里不仅有完整的“采矿—冶炼—加工—运输”生产环节,还同时存在块炼铁冶炼和生铁冶炼两种技术体系,并且出现了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板结层冶炼遗物处理技术。此次第七期发掘,进一步充实了该时期冶铁链条的实体证据。

“遗址可以做的工作很多,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考古发掘计划,相信此举将有助于后续研究和遗址公园的建设,以及展馆展示提升。”李佳胜表示,第七期考古工作结束后,遗址内部将进行新的发掘选点,同时将以安溪县为中心,在更广阔范围开展冶铁及金属冶炼遗址调查。


(作者:融媒体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郭雪萍 陈世林 文/图  编辑:admin)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