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将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更好引导和支持旅游经营主体加大投入,为消费者提供形式更多、内容更广、品质更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近日,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其中,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领域被纳入其中。
印发《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决策部署的又一有力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提振消费的政策工具箱。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印发,标志着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正式进入常态化实施阶段,对提振包括旅游消费在内的众多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首先,《实施方案》的印发和实施,将直接降低旅游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缓解其现金流压力,助推旅游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旅游企业发展壮大。
经营主体强,产业才会强。培育壮大旅游经营主体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融资成本高、还贷压力大是制约旅游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此次《实施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旨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推动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助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同时,《实施方案》在政策设计上注重广覆盖、低门槛,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涵盖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各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这对于帮助旅游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旅游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还贷压力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支持和帮助各类旅游经营主体增强发展信心、增强发展活力。
其次,《实施方案》的印发,还将有力地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为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软硬件条件,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更好地刺激和释放消费潜力提供有力支持。
《实施方案》将旅游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纳入享受政策范围,体现了对旅游消费的重视和支持,也体现了对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更好发挥综合带动作用寄予厚望。《实施方案》明确,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以及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流动资金贷款,并以附件形式明确了文化娱乐、旅游领域支持范围参考,包括支持游乐园、休闲观光活动、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与经纪代理服务等娱乐业,城市公园管理、游览景区管理、旅行社及相关服务等旅游业相关经营主体;支持铁路、公路、水上、航空旅客运输服务以及空中交通管理、观光游览航空服务等。
可以预见,此次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将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更好引导和支持旅游经营主体加大投入,为消费者提供形式更多、内容更广、品质更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将资金投向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方向,不断改善旅游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供给能力。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让好的政策发挥出好的效果,还需要认真抓好政策落实落地工作。推动《实施方案》在旅游消费领域落地生效,同样需要在深入宣传、精准对接、有效反馈上想办法、下功夫。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知晓度。系统做好《实施方案》的宣传工作,特别是要针对融资需求大的中小微旅游企业做好定向宣传,让符合条件的旅游经营主体更全面地知晓政策、享受政策。同时,要注重与已有的支持旅游消费相关政策的有机衔接,引导和支持旅游经营主体综合运用“政策工具箱”,有效发挥政策合力,更好增强旅游经营主体发展信心和市场活力。
二是推动精准对接,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实施贷款贴息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营主体、贷款经办机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多个主体,要立足旅游行业特点和旅游经营主体发展实际,积极构建多部门有效协作的工作机制,帮助符合条件的旅游经营主体更好对接金融机构,提高贷款贴息政策执行质效。
三是及时有效反馈,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及时对旅游经营主体享受贷款贴息政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效果评估,研究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增强贷款贴息政策在旅游消费领域的适配度,切实把贷款贴息政策转化为旅游经营主体“降成本、提增速”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