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礼物是以城市文化精神为核心,通过创意设计将地域符号、历史记忆与生活方式转化为特色商品,并依托品牌化运营及与地方特色产业的联动,实现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塑造的新型经济形态。
作为旅游商品和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礼物不仅是城市文化的独特载体,也是城市形象展示与文化传播的关键媒介。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城市礼物品牌,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文旅消费升级意义重大。
缘起与内涵
城市礼物是一种融合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商品形态,其概念界定与内涵演进与城市文化传承、产业升级进程深度绑定。《2025中国城市礼物发展白皮书》提出,城市礼物是以城市文化精神为核心,通过创意设计将地域符号、历史记忆与生活方式转化为特色商品,并依托品牌化运营及与地方特色产业的联动,实现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文化传播与城市形象塑造的新型经济形态。其核心内涵可概括为四个维度:文化独特性的彰显、产业协同性的构建、城市超级IP的打造,以及综合价值的输出——包括消费拉动、产业升级与城市宣传等多重功能。
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全国城市礼物品牌数量已突破1000个,覆盖从省级到区县级的行政单位,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品牌矩阵。
我国城市礼物的发展历程呈现出清晰的演进轨迹。其中,“北京礼物”的品牌化路径具有典型性。
2011年11月,原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通过公开竞标选定特许运营商,开启城市礼物品牌化探索。
2014年,“北京礼物”商标注册完成,专营店逐步进驻八达岭长城、颐和园、国家体育场、前门大街等标志性区域。
“北京礼物”的发展历经“基础供给”“品质提升”“情绪价值”三个阶段,从解决旅游商品供给短缺问题,逐步升级至满足游客情感体验需求,产品体系涵盖非遗文创、老字号衍生品、纪念性文创及科技创意产品等多元品类,直观呈现了城市礼物内涵从单一物质载体向复合文化符号的拓展过程。
此后数年间,武汉、西安、上海等城市相继推出专属礼物品牌,推动城市礼物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从文化属性来看,城市礼物是城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艺术特色的物质载体,堪称城市文化的“微缩景观”,使游客得以通过具象化的产品触摸城市文化脉络,感知城市精神内核。同时,作为游客与城市间的情感纽带,城市礼物还能承载并传递个体在城市的体验记忆。
在城市发展维度上,优质城市礼物通过融合创新活力与文化底蕴,成为展示城市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城市提升在公众认知中的美誉度与辨识度,在文旅市场竞争中构建差异化优势。
典型代表
近年来,多地积极培育城市礼物品牌,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其中,上海、深圳、哈尔滨等地的城市礼物发展模式具有代表性。
“上海礼物”以“互联网+上海品牌复兴+文化创意+双创”为商业模式,聚焦老品牌复兴与海派文化传播。品牌方联动优质设计团队,与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美加净日化有限公司等老字号合作,加强产品设计。一方面,对经典产品进行再创新,如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的“樱飞凤舞”系列首饰在保留传统工艺基础上,融合樱花元素与珐琅工艺,受到年轻人喜爱。另一方面,深挖城市文化,打造充满沪上风情的全新文创,如“繁华上海”路路通银条、浦东美术馆艺术建筑氛围灯和立体冰箱贴、外滩风华威士忌杯等,融合了上海的建筑、文化及潮流元素,各具特色。
“深圳礼物”以科技创新为内核、设计赋能为路径,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培育模式。例如,2020“深圳礼物”征集评选吸引了数百家企业近千件产品参评,最终选出的获奖作品涵盖科技、文创、食品等领域,包括猫王户外防水蓝牙音箱、蜻蜓平衡扩香器、钢铁格斗机器人、关山月美术馆系列文创、圳汇·荔枝鸡等。在市场化运营方面,“深圳礼物”构建起立体渠道网络。宝安国际机场旗舰店、微信小程序商城联动,进驻深圳北站、蛇口邮轮母港等交通枢纽,并拓展至海南免税店及市区文化场馆。这种“科技+设计+全渠道”模式,让“深圳礼物”不仅是旅游商品,更成为传递深圳创新基因的城市名片。
“尔滨礼物”是浓缩哈尔滨冰雪浪漫与欧式风情的城市名片。今年,哈尔滨马迭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正式注册了“尔滨”商标,并将游客需求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致力于开发更多具有地域文化属性的城市礼物。“尔滨礼物”通过深挖地域稀缺资源,以及“实体文创+体验延伸”的双重模式,将不可复制的城市特质转化为可感知、可携带的文化载体,构建了多元产品矩阵。在中央大街上的“龙粤号北境魔法列车”文创中心,一款名为“火舞冰城”的夜光冰箱贴可以飞速旋转,风车和火炬造型凝结着“尔滨”的城市足迹。而限量发行的丁香花风车文创将哈尔滨市花丁香花与风车相结合,四片花瓣分别对应索菲亚教堂、冰雪大世界、龙塔和中央大街,以亚冬会火炬为手柄,中间镶嵌可爱的吉祥物“滨滨”“妮妮”,AR功能还能让风车“活”起来,成为科技与冰雪文化融合的代表。
对策措施
基于对优秀城市礼物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从以下方面推动城市礼物建设。
首先,强化文化挖掘与创意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组织专业团队梳理历史、民俗、产业等元素,为设计提供素材。例如,北京海淀的“海淀有礼”融合科技基因与三山五园文化,推出圆明园兽首盲盒等特色产品。同时,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运用3D打印、VR/AR等技术开发互动产品,借助大数据精准对接需求。
其次,拓展营销推广渠道。线上建好官网、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矩阵,线下在游客聚集区设点并举办主题活动。例如,贵阳在青岩古镇推出“贵阳礼物”形象店,创新“古风市集+文创”、沉浸式剧本体验空间、文创剧本地图、跟着贵阳礼物去旅行等呈现方式,形成集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创意新业态。同时,加强品牌联动,与景区、企业等推出联名产品,跨城市互设展销窗口。通过事件营销与口碑传播,举办设计大赛等吸引关注,以优质产品服务推动消费者自发分享。
最后,加强品牌保护与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及时注册商标、申请专利,打击侵权行为。
城市礼物品牌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创新运营模式,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城市礼物品牌,不仅能丰富城市文旅产品供给,促进文旅消费升级,还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形象,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和消费需求的升级,城市礼物品牌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旅游报》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