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小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末端,是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具象化载体。随着城市化建设深入推进,老旧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项目不健全、多元共治不充分等问题逐步显现,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老大难”地带。近年来,青岛市李沧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小区分类精治全域提升行动,以老旧小区为重点,以分类精准整治为抓手,着力提高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
区分三个问题维度,开展重点性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建设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更新的必答题,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深化整治、转型提升的切入口,以民声为哨推动民生改善。开门问诊治“已病”。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建立书记周五见、服务面对面机制,每周五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带领社区、小区党组织书记,走街串巷现场办公,居民说事、小区议事、社区干事、街道办事,现场收集群众诉求,综合协调解决问题,让街道“干的事”对接居民“盼的事”。猛药治疴治“通病”。居民反映集中、影响面广、层次较深的问题,推行“一街一题”机制,纳入抓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重点任务清单,整合街道部门力量重点攻坚,通过“办理一件”推动“处理一类”,系统解决公共区域维修、管线老化改造等问题,建立完善社区、物业、业主三方权责清单制度,社区纠纷类投诉量下降42%。数智赋能治“欲病”。发挥“12345·青诉即办”平台探头作用,广泛收集分析治理数据,建立“四色预警”机制,按照红色紧急类(密集出现)、黄色重复类(年度出现5次以上)、蓝色警惕类(年度出现2次以上)、绿色常规类(未反复出现),精准识别民生需求、分析风险隐患、提前应急处置,源头化解小区停车纠纷等问题,变事后应对为事前预防。
区分三种运行模式,强化针对性整治。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老旧小区历史沿革、居民构成和服务特点等情况,着眼解决深层次问题完善治理体系,推动老旧小区自洽运行、健康发展,实现治理效能升级。物业管理小区聚焦“监管难”问题,建立物业服务考核机制,每季度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星级评定,切实监督物业企业履行合同职责。对于态度敷衍、履职不力的物业服务企业,由小区党组织牵头,召开业主大会表决解聘,同步选聘新物业企业,确保业主在物业服务选择上的话语权。居民自治小区聚焦“规范难”问题,紧抓业委会规范组建、作用发挥“牛鼻子”广泛发动、推荐党员、退役军人、“两代表一委员”以及有财务、法律等专业特长的业主担任业委会成员,全面开展小区公共资源摸底排查,健全业委会重大事项把关、财务收支监督管理等制度,推动小区规范化运行。开放式楼院聚焦治理责任“划定难”问题,推行“网格大物管”治理模式,组织成立24个居民自治委员会,推荐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负责人,广泛成立巡逻队、女红小组、宣讲团等社区自治组织,制定居民公约、居民议事等自治制度,定期召开楼院议事会,推动“散装楼院”成片化、体系化管理。
区分三类治理主体,推进联动性整治。坚持三级联动、一体推进,建设责清事明的小区治理共同体,以有力组织体系激活全域治理,推动老旧楼院腾笼换鸟、长治久安。坚持区委顶格推动,做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议事机制,抓实考责问效传导压力。扛牢基层组织建设主体责任,街道示范、社区创优、小区强基,推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发挥街道主阵地作用,全面建立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赋予街道对区级职能部门人事考核权、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建议权等权力,通过“双报到”、“商治一体”合作等模式,让街道能够切实将在职党员、新兴领域组织等各方力量、各类组织统筹聚合起来,实现个体自身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双向互动。发挥社区“服务圈”作用,以构建“便民服务圈”为目标,着力抓好社区带头人队伍建设,综合分析研判不同小区资源禀赋和治理需求,强化对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的“洼地引流”。全面开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物业用房,以场地换服务等模式,吸引社会服务力量入驻社区,为居民提供便宜实惠、优质多样的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