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黑神话:钟馗》先导预告前不久在科隆游戏展开幕之夜亮相后,瞬间点燃了全球游戏爱好者的热情。深圳市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游戏科学”)再度以数字技术彰显传统文化符号魅力,文旅产业未来将如何接住这波破圈热浪呢?这不仅考验短期应变能力,更关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传承。
其一,游戏IP已成传统文化活化的密钥。
曾经,《黑神话:悟空》带动山西古建巡礼热潮,游客为集齐通关文牒踏遍晋南古刹;如今,《黑神话:钟馗》登场,安徽灵璧与歙县迅速响应。灵璧县召开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借力《黑神话:钟馗》官宣,加大钟馗文化IP开发力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历史记忆“传下去”;歙县在《黑神话:钟馗》官宣后迅速邀请网友“来歙县,提前打卡同款跳钟馗”,并推出“跳钟馗”非遗展演吸引游客。这种文化自觉值得肯定,但更需要系统性战略支撑。游戏IP的热度往往具有周期性,文旅产业要系统谋划、久久为功,建立长效机制,把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价值,把文化热度转化为产业韧性。
其二,文旅接棒“钟馗热”,需以文化解码打通虚实壁垒。
游戏热度终会退潮,唯有深挖文化本源方能延续生命力。歙县“跳钟馗”以“钟馗嫁妹”“醉钟馗”等段落,用肢体语言传递人间温情;灵璧则通过钟馗文化园、酒文化博物馆等场景,构建立体文化叙事。这些实践折射了一条路径:文旅融合不是简单复制游戏场景,而是提炼符号背后的精神价值。当玩家因游戏对钟馗产生好奇,文旅产品应提供动态文化解码,例如,歙县将非遗表演与徽州古村结合,让游客在青石板路上感受驱邪纳福的民间习俗。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文化阐释体系,通过专业讲解、互动体验、数字档案等多种形式,让游客从表层认知深入到文化内核,理解钟馗形象所承载的正义、勇气、慈悲等中华传统价值观念。
其三,全域协同,方能使流量红利转化为产业动能。
单点突破容易昙花一现,全域联动才能形成持久吸引力。《黑神话:钟馗》预告刚出,部分区域已初现协同雏形:灵璧以钟馗文化串联奇石、虞姬资源,歙县将“跳钟馗”融入徽州古城旅游动线。但是,更深层的协同需打破地域界限——可借鉴山西经验,组建跨区域旅游联盟。去年,山西运城推出了“跟着悟空游运城”旅游一卡通“悟空卡”;如今,相关部门亦可设计“钟馗故里探秘线”,联动灵璧、歙县等地,让游客在比较中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要注重产业链延伸,开发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全要素体验产品,如钟馗主题民宿、特色餐饮、文创商品等,形成多产业联动发展格局。这种协同不仅要体现在空间维度上,还要体现在时间维度中,打造四季皆宜的旅游产品,避免季节性波动。
其四,产业创新,关键在于培育超级数字场景。
“游戏科学”计划联合相关单位出版作品深入阐释钟馗文化,这无疑将为文旅创新提供“蓝本”。技术层面,可开发AR寻宝系统,游客扫描古建筑触发钟馗斩妖剧情;业态层面,可超越打卡拍照模式,设计沉浸式互动体验游。游戏产业正升级为虚实互感的数字场景,文旅产业可借此构建线上叙事、线下体验、衍生消费的循环,而非止步于引流。要特别注重用户体验的流畅性和沉浸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虚实世界的无缝衔接,让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文化情境。同时,要建立数据反馈机制,通过用户行为分析不断优化产品设计。
其五,全球传播的本质是文化转译。
《黑神话:钟馗》预告推出后,海外玩家热议“中国驱魔人”,这值得业界探讨。文旅“出海”需把握两点,一要提供文化对照,例如对比钟馗与西方吸血鬼猎人范海辛的异同;二要创新表达,对于“跳钟馗”,其中的油彩脸谱可转化为数字艺术展,对于钟馗画,可联合游戏团队开发动态水墨短片。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播需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钟馗的正义内核具有普世性,关键是用游戏语言解构其文化基因。要注重建立多层次国际传播体系,既要有面向普通游客的通俗解读,也要有面向文化研究者的深度内容。同时,要善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现钟馗文化的当代活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既懂中国文化又通晓国际表达,能够精准把握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接受心理。
其六,游戏终会落幕,文化长河奔涌不息。
《黑神话:钟馗》的启示在于,文旅产业不能沉迷借势营销的表层快感,而应锤炼化虚为实的内功。游客因游戏踏入钟馗文化园,能否从馗风塔的铜铃声中听出千年民间信俗的回响?能否在歙县古村的鼓点里感受到驱邪纳福的民俗文化?答案取决于文旅产业对文化深度的挖掘、对创新边界的探索。钟馗斩妖的传说穿越时空而来,今日文旅工作者的使命是以当代智慧让古老文化符号在现实中焕发新生——这既是文化自信的彰显,更是产业跃迁的重要途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机制,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生、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