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新闻资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非世界遗产能力建设研讨会在泉州开幕
时间:2025年10月21日信息来源:东南网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非世界遗产能力建设研讨会在泉州开幕

研讨会上,穆罕默德正在作主旨演讲。泉州市文旅局 供图

10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研讨会”在泉州开幕。近百名来自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非洲地区的政府机构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遗产领域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加强世界遗产提名能力建设、数字创新促进遗产保护与管理、世界遗产教育与高校合作等三大核心主题展开,特别针对世界遗产真实性和促进非洲申报世界遗产深入讨论,并围绕来自佛得角、尼日利亚、布隆迪、刚果(布)、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的潜在提名项目,就如何做好后续申报工作进行深入研讨。

据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肖莉介绍,中国在长期的遗产保护实践中,积累了涵盖遗产普查、修复技术、数字化保护、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经验,“我们愿意将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与非洲朋友分享,也期待通过本次活动,与非洲各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纽带。”

早在宋元时期,从泉州港出发的船只,就曾载着瓷器、茶叶驶向非洲东海岸,考古发现的香料、药材等,见证着中非文明的早期对话;如今的泉州,作为世界遗产地,正以“保护典范”的姿态,成为中非遗产合作的天然桥梁。2025年3月,泉州市人民政府出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中国(泉州)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信托基金”,为中非遗产合作搭建了坚实平台。

肖莉认为,泉州将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深度融合,通过“遗产进课堂”“宋元文化节”等活动,让世界遗产从“专业保护对象”变成“市民生活伙伴”,这种“活态保护”实践,不仅为全国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了“泉州样本”,更契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倡导的“可持续保护”理念,值得广泛推广。

在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看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管理主要体现为:文物保护得好、价值挖掘得深、角度选择得准、姿态展现得活。据介绍,近年来,福建始终秉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将遗产保护融入文化强省建设的血脉,探索出具有福建特色的保护路径。特别是泉州市以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典范城市”为目标,建立“政府主导、专家领衔、社会参与”的机制,在遗产整体保护、活化传承、全民共享等方面成绩斐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扎赫·伊伦都·阿索莫评价为“活着的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事务处处长穆罕默德·朱玛·穆罕默德指出,非洲大陆目前拥有112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63处文化遗产、44处自然遗产及5处混合遗产,展现了丰富的文化与自然多样性。然而,非洲遗产数量仅占全球总数的约9%,且分布不均,仍有12个非洲国家尚未有任何遗产列入名录,且部分国家因治理能力不足、技术资源短缺等问题导致申报成功率偏低。为应对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强化国家治理能力、构建协同网络、推动社区深度参与等三大关键路径。穆罕默德表示,期待深化中非在能力建设、技术交流及联合研究等领域的合作。

此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加强非洲世界遗产提名和保护管理能力,促进中非世界遗产领域交流合作,是中国、非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领域的最新合作成果。会议还将面向非洲地区世界遗产领域专业人员开展为期4天的培训,并实地考察“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地。


(作者:记者 谢玉妹  编辑:admin)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