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习语|坚持文物属于人民、服务人民
作者:佚名 日期:2025年10月30日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字体:   点击数:   
核心提示:
学习语|坚持文物属于人民、服务人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故宫博物院“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时指出,坚持文物属于人民、服务人民,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提高文物活化利用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为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中华文明瑰宝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同学习领会。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6年3月23日,习近平关于做好文物工作的批示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在山西省晋中市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2021年11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我国青铜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要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更好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在陕西宝鸡考察时的讲话


  故宫博物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保护好故宫,发挥好故宫的作用,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故宫人的光荣使命。新起点上,故宫博物院要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文物属于人民、服务人民,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提高文物活化利用水平,让故宫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世界读懂中华文明、读懂中华民族的重要窗口。


  ——2025年10月27日,习近平参观“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时的讲话


  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4月,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在考察运城博物馆时的讲话


  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24年11月,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Tags:
编辑:wxh
专题报道  |  新闻中心  |  网站建议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