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旅游不能滥打文化牌
时间:2013年05月20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一、文化旅游只是诸多旅游类型之一
  先得弄清楚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虽然对它的解释有千万种,但基本的东面还是有的。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所创造、所积累形成的精神产品。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称。
  从这个角度去引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智力成果,一种历史积淀。它的“原产地”是人脑,是人类通过思考所创造,并经过长期的积累所形成。如一种文字、一种风俗习惯,都是经过千百年才得以形成。文化由人类创造,文化由人类享受,反过来,文化又能够约束人类本身。如法律法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一旦形成,人们就要尊崇它,不能违背它。
  因此,从根本上讲,文化就是人化,是属于社会科学、精神层面、人文活动的范畴,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虽然也是人类社会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结果,但毕竟不是自然范畴。它来自自然,高于自然,又有别于自然。
  对文化有个粗浅的理解后,就可以说说文化旅游了。之所以叫文化旅游,是人们通过旅游的方式,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的行为过程。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一作为旅游者,他的出行目的就是冲着文化去的,或是追寻文化名人的足迹,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或是考察名胜古迹,得到某一方面知识的升华;或是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或是慕名某一国家、某一地方的文化盛宴,专门去品尝一台节目。其二作为文化旅游所追寻的旅游目的地,它的资源本底必须是文化。
  笔者认为,所谓文化旅游,动因在文化,内涵在文化,目的在文化,旅游只是人们实现其文化追求的形式或者方式。文化旅游和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修学旅游、康体养生旅游一样,都是旅游的类型之一。是之一,不是唯一,大可不必把什么旅游都贴上文化旅游的标签。
  二、并非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
  首先,从旅游发展的历史观去认识这一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出现在19世纪中叶,随着产业革命的成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交通得到了改善,人们财富有了较大的增长,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以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这家旅行社的诞生,标志着旅游业成为产业的开始,也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的开始。因此,旅游作为一种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特别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其次,从旅游统计学的角度去认识这一问题。什么叫旅游,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有明确的统计范畴。即“旅游是指城乡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到其它地方从事游览、参观学习、探亲访友、购物、治病疗养、经济、科研、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并且在外停留时间6个小时以上一年以下的行为。”这种行为起码包涵四个要素。首先是主体:“城乡居民”,也就是人,指出了旅游是人的活动;其次是距离:“离开惯常居住地”;其三是时间:“6小时以上一年以下”;其四是目的,目的很宽泛。只要符合这四个要素的都是旅游,文化旅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再次,从分析旅游的动因和需求去认识这一问题。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个方面是人们的出游动机,即旅游的目的。人们出游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说到底,绝大部分人出门旅游是为了追寻快乐、追寻差异化的享受。什么叫快乐?什么叫享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如工作劳累压力大的人,他需要的是清净的环境、能够发几天呆;在城市待久了的人,就想去看看田园风光,体验一下农家生活;身体有某种疾病的人或者老年人会把康体疗养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是诱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目的物。这种目的物可能是一座城市,可能是一个村庄,也可能是一件商品。这些目的物能不能让旅游者产生兴趣,形成吸引力,决定因素往往不是文化,而是特色、品质。因此,旅游产品要适应多样性的旅游需求,就不能只有文化旅游一种,也不是只有文化资源才能开发旅游。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综上所述,并不是否定文化和旅游的关系,而是说要正确处理好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不能把什么旅游都说成是文化旅游。
  1.旅游和文化是一种辩证关系。旅游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首先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我们现有的旅游景区,许多都是依托文化资源而开发起来的。其次,旅游是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如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的一幅名画,河南等地依据这幅名画,建成景区、影视基地,有效地传承发展了传统文化。有时,旅游还能创造文化,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出了休闲文化,迪士尼乐园的出现,创造出了一种娱乐文化。再次,文化使旅游变得更精彩。许多旅游产品因为体现了文化,做出了文化,从而变得更有品位,更具吸引力。
  2.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旅游业是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产业。旅游资源包罗万象,只要有眼光、有理念,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棵树,都有可能成为旅游开发的资源。其中又以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最为普遍,尤以文化资源品质最高。为此,旅游业必须首先重视文化资源,努力发掘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开发建设高品位、有回味、强引力的旅游产品或旅游吸引物,用文化托起旅游腾飞的翅膀。
  3.旅游产品要尽量做出文化味。文化资源只是旅游资源之一,除文化之外,还有大量的旅游资源。文化类型的景区要做足文化,做精文化,做活文化。其他类型的景区要挖掘文化,融入文化,做出文化。如以水为资源的景区,不但要展示水的美,水的静,更要使人们了解水的功,水的性;以山林为资源的景区,不但要使人们看到山的雄浑、山的气势,更要让人们了解山的结构,林的功效。怎么了解?可以用一些景观小品、知识小品去宣传,可以通过一些演艺节目去展示,可以通过导游的讲解去传播。这样,这些自然的东西便被赋予了灵魂,赋予了文化。
  景区要有文化,景区要做文化,但不能乱做文化,特别是不能做乱文化。景区做文化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文化因子,即这种文化跟你这个地方有某种关系或联系,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无中生有。二是要有文化主线,不能做多做乱,多了乱了就变成没有文化了。
  4.做出了文化也不能滥打文化牌。景区做出了文化,但也不一定就是文化景区。因为做出来的文化与文化景区有着本质的区别。文化景区它的资源本底就是文化,景只是反映文化的一种形式,是附在文化内质上的一层外壳,它的内核是文化,根基是文化,灵魂是文化。其它景区虽然也做出了文化,但它的核心是景,主体是景,引力是景,文化只是对景观的一种诠释和包装,是外在的东西。因此,一个景区、一种产品、一个旅游吸引物,只是反映或做出了文化就把它称作文化旅游,这种文化未免显得肤浅。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旅游局)

(作者:旅游不能滥打文化牌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