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
作者:王鑫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数 78 更新时间:2025/8/12 10:36:01 文章录入:wxh |
|
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它标示着发展理念从数量优先向质量优先、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资源消耗向绿色低碳的根本转变,揭示出国家发展战略中由局部突破迈向系统变革的内在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内涵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靠什么发展”的时代课题,为我国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和现代化战略布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推动农业内涵式发展,关键在于从资源依赖型转向科技驱动型,突破长期形成的发展惯性与体制障碍。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从要素堆积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以技术进步引领生产体系重塑,以制度供给支撑农村发展动能转换。农业内涵式发展的深层逻辑,在于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重构资源利用方式,以科技赋能促进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以现代治理提升农业系统的整体效能。这不仅关涉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和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路径,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高等教育则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支撑。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关键在于推动从“重规模扩张”向“重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这不仅体现在优化办学结构、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更体现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机制改革为动力源泉。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体系,强调学术自觉、文化自信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发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推动知识生产、人才培养和教育治理全面升级,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和文明延续传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技术与精神支撑。作为面向未来塑造人的系统工程,高等教育唯有坚持内涵式发展,方能不断增强自我革新能力,夯实国家软实力。 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陆军步兵学院视察时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强化政治保证,把好办学定位,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育人水平,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加快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军事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提升国家安全战略能力的核心课题。推动军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有机统一,紧贴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和未来战争形态变革,全面优化人才结构、课程体系和训练机制。军事院校的内涵式发展,不仅要求“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能力,更要强化制度建设、理念创新和实践导向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是支撑国防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更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战略安全观与时代使命感。内涵式发展正是新时代人民军队锻造战略能力、增强制度优势的必由之路。 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人口减少也有一些正面效应,比如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倒逼经济发展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人口变化正加速生产要素重组与发展模式转型。推动经济内涵式发展,关键在于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低碳等路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从资源消耗密集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型不仅是对增长方式的优化,更是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与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变化既是挑战,更是倒逼改革的契机。通过科技创新增强内生动能、通过制度创新优化要素配置、通过区域协调增强发展韧性,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路径。以人口质量与经济质量的“双提升”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根基,正是新时代发展逻辑从“量”到“质”的重要体现。经济内涵式发展是我国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支点。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育时代新人、筑牢理想信念的主阵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根本在于以内容更新、方法创新、体系重构提升育人质量和教育水平。新时代思政课必须打破灌输式教学的局限,注重问题导向、青年体验和学理支撑,把党的理论转化为有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与实践热度的教学资源。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只是课程设置上的技术性提升,更是教育思想和人才观的深刻转变,其本质是以真理说服人、以价值感召人、以情感感染人。这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青年一代的精神根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承载地,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要实现理念上的根本转变,即从空间扩张、规模驱动转向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城市已成为承载多重功能任务的现代化平台。推动内涵式城市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城市宜居性、可持续性和文化承载力为核心指标,将人民城市的建设目标内化为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城市内涵式发展不仅是治理技术革新,更是制度理念跃升。它要求我们将城市作为体现国家制度优势的重要平台,将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城市运行的基本逻辑,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标准。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是对传统发展逻辑的突破,是人民立场的有力彰显,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关乎城市的空间与功能的重塑,更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的制度方向与价值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