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习语|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
作者: 文章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点击数 47 更新时间:2025/10/14 10:33:22 文章录入:wxh |
|
2023年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凝聚起更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同学习领会。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2024年5月24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2024年11月6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级都肩负重要责任。要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2025年1月24日,习近平听取辽宁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要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22年7月15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的讲话 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25年5月,习近平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对外宣传、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