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旅游规划30年:从精英思想迈向科学实践
时间:2017年10月24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无论学科还是产业实践,旅游规划的发生和发展都凝聚着多学科学者和从业者的智慧。邓小平同志黄山讲话后,旅游从“败家行为”正式转变为能够赚取外汇的“产业形态”。对于这一“新生事物”,到底搞什么,怎么搞?实践发展亟待理论界给予有效的支持与响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来喜研究员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地理学家承担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基于长期从事国土整治、资源普查等工作的开阔视野和对学术、学科的敏感性,他们在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实际工作中迅速形成并确立了以资源价值评价和开发为核心内容的旅游规划框架体系,构建了以寻求不同区域差异性和竞争力为特色的理论研究团队,为旅游规划迅速服务旅游产业发展迈出了第一步。这些富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工作为旅游规划实践能够迅速服务于产业发展,并使旅游规划成为一门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即使在30年后的今天,关于旅游资源的分类、分型、分级、分布评价仍然是旅游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和核心内容之一;而活跃在产业实践一线的从业者也仍然以地理学为背景,甚至或多或少地都与这些老一辈地理学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亲缘”关系。在旅游规划本身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业态之一,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数以十万甚至几十万计,创造产值以亿、几十亿计的时候,回顾历史,所有旅游规划从业者都应该向这些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老一辈地理学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旅游业在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旅游规划实践关于规划内容、形态、深度的市场化需求以及规划类型的多元化需求也不断增加,由地理学单学科主导的旅游规划对市场、品牌,甚至工程性工作重视不足的缺陷越来越明显。于是,一种在其他专业领域几乎难以看到的现象出现在旅游领域,越来越多的专业和学科开始主动地服务并服从于旅游规划。除地理学科外,包括经济、管理、历史、景观、生态、社会、营销等在内的多学科开始渗透并陆续加入到旅游规划工作中来。如果说地理学家用他们开阔的思维和敏锐的产业嗅觉为旅游规划实践打开了一扇门,那么其他学科的老一辈专家和学者则利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知识积淀不断地为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石添砖加瓦、输送新鲜血液,从而共同构筑了旅游规划自肇始即多学科共同参与、多学科养分共同滋养的特征。这种特征在旅游规划发展初期起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产业大发展的作用,旅游规划队伍、产业规模和社会影响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梳理和凝练多学科分散的知识体系,为蓬勃发展的旅游规划市场需求提供规范、标准、系统的服务,解决因各学科独自发展、自成体系而造成的旅游规划市场乱象丛生的问题尤为迫切。国家旅游局陆续颁布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1999年)、《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0年)和《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这些文件的出台也同时标志着旅游规划作为学科和产业的地位得到正式确立。

  21世纪以来,旨在促进旅游规划发展的制度体系在国家旅游局的领导下逐渐完成,我国的旅游规划工作实践和理论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实践中,无论是在常规发展时期还是在特殊历史阶段,旅游规划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中均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旅游规划陆续编制完成并落地施行。四川、云南、山东等地方政府也开始邀请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规划专家和国外旅游规划师进行省级旅游规划的编制。旅游规划在弘扬社会主旋律、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旅游扶贫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不断彰显,社会影响也随之不断扩大。而在学术研究领域,以保继刚、吴必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在实践中不断对旅游规划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陆续形成了包括资源评价、社区参与、空间竞争、环境容量、旅游影响、环城游憩、遗产保护与活化等内容的知识体系。在进一步丰富和提炼的基础上,这些来源于实践的知识体系又被应用于旅游规划实践。实践应用和理论凝练的相互交融过程中,旅游规划学科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旅游规划的科学性不断加强、旅游规划的学科地位也不断夯实。旅游规划工作也逐渐完成了从个人精英思想主导到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的知识化、科学化、专业化、体系化的转型。

  旅游规划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承担指导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落实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绝不是一朝一夕、偶然发生的事情,而是一代又一代实践者30年来不断自我认识、自我否定、又不断自我丰富,进而不断进行知识累积的过程。旅游规划既不是某些人眼中“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鬼话”,也不是服务于特定主体进行意见收集和表达的工具,而是“预测和调节系统内变化以促进有序开发,从而在开发过程中扩大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是一个连续、可以达到一个或者平衡几个目标的过程(墨菲,1985)。”旅游规划实践可能根据客观实际平衡各方利益,但平衡绝对不是对权利或者利益的屈从,而是为了在平衡中更好地发展。旅游规划从来都不是“鬼话”,所谓的旅游规划是“鬼话”只有两种可能:不懂旅游规划的人在做旅游规划或不懂旅游规划的人在看旅游规划。历史告诉现在:旅游规划是一部凝聚多学科专业人员集体智慧而形成的虽不能说完善,但绝不失科学性的一整套知识体系。

  与30年前起步之初的环境不同,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随着大众旅游市场的逐渐形成、扩大,旅游市场需求分层化、多元化程度不断加深,旅游产业的复杂程度、开放程度都以前所未有且不可逆转的趋势迅速推进,旅游产业的边界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模糊。旅游规划到底做什么,怎么做,其落地性如何体现?旅游规划管理机构如何因应这种变化采取更加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和手段?全新历史时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成为新一代旅游规划人必须共同面对的任务。

  实践显示,旅游规划类型已经从《旅游规划通则》中所划定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进一步细分到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以及概念规划、旅游策划、战略规划、发展规划、产业规划等。旅游规划内容也突破了市场分析、资源分析、SWOT分析,发展定位、目标,空间、市场、产品、品牌要素等内容,逐渐扩展到智慧旅游、旅游商品、旅游客厅、产业融合等方面。无论是形态上的细分还是内容上的突破都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区域旅游发展和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基础条件有别,发展阶段存在差异,或者面临的发展环境不同,不同尺度空间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表现出来的特征就会有本质的不同,旅游规划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必然存在差异性。从趋势上判断,随着旅游产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边界的进一步模糊,旅游规划在类型的广度上必然会进一步拓展,而在内容的深度上也会进一步下沉。相应地,旅游规划供给、需求和以政府管理为代表的第三方适时对这种变化进行响应与调整,在本质上就是对旅游规划应该怎么做,旅游规划应该怎么管等问题的回答。

  对于技术供给而言,旅游规划已经实现了从个人精英的思想意识向一种科学逻辑的演变,旅游规划已经不仅仅是靠一两个人的精英思想就能够实现的,而是以多学科知识集成为基础,包含多学科、多工种的技术性极强、专业化程度极深、形态极为多样化的系统工程。这种多学科渗入特点的不断加强,使得原有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的组织模式在知识结构上已经显得过于单薄,早期以高校、研究院所老师为主体,由专业背景相似的团队完成“规定动作”的业务模式在实践中已经难以满足旅游全域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分工细致、优势集成的专业化队伍,才有可能从战略、布局、投资、营销、运营、管理、支持等多学科角度为大众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规划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自然地,旅游规划编制机构也将沿着综合化或者规模化,以及专业化或者品质化的两种路径进行洗牌和重组,即或者体现机构的综合性,能够通过多专业的集成为旅游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或者在某一个方面体现机构的品质性和专业性,能够针对某类独特的市场需求提供排他性强的技术服务方案。总之,多学科渗透、多专业协同、多部门协作将成为未来旅游规划供给的主要特征。

  对于市场需求而言,当代的旅游规划已经不是30年前旅游发展之初的“标准化”菜单,旅游规划已经进入“私人订制”菜单时代。要回答的问题已经从“我有什么、我做什么”演变为“我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才能解决我的问题”。一个规划当然不能解决一个区域或者一个旅游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问题,旅游规划有着明确的层次性,不同层级的旅游规划只能解决该层级的问题,何况这些问题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提炼制约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并为这些问题提出前瞻性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是所有类型旅游规划需求的根本,也构成了当代旅游规划内容的核心。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关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旅游规划可操作性不强问题的质疑也自然地就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所谓旅游规划的可操作性在不同的规划层次上、不同的空间地域中会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战略规划就是要解决战略方向的问题,总体规划就是要解决总体布局的问题,修建性规划就是要解决项目修建的问题。任何用一套固定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一个面向解决关键问题的规划的做法,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更难以满足旅游规划市场的实际需求。总之,以解决有限问题为目标的旅游规划需求将成为未来需求侧的主要特征。

  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科学的顶层设计更加考验管理智慧。2000年前后,《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对于规范当时蓬勃发展但市场混乱的旅游规划产业实践、促进旅游规划尽快进入标准化轨道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成熟度的加深,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旅游规划科学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旅游规划已经成为旅游产业中最具活力、创新能力最强、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业态之一,旅游规划供给和需求对旅游规划管理不断提出创新需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明确规定旅游业发展必须先进行合理旅游规划的基础上,是否可以通过制定旅游规划专门法的形式固化旅游规划的法律地位?在多规合一和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突出旅游规划的引领地位,实现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在旅游规划编制机构逐渐沿着综合和专业两条道路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如何保护和鼓励专业型中小旅游规划企业的创新热情?

  30年的历史表明,开放、专业、综合的本质特征和一代又一代旅游规划人共同努力是旅游规划地位不断得到夯实的关键。展望未来,在大众旅游时代,如何在正确认识旅游规划科学性的基础上,利用这一工具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人民创造更加快乐的生活方式、提升人类福祉,是新一代旅游规划人共同的使命和担当。在这个过程中,愿旅游规划实践更加科学,旅游规划产业更快发展,旅游规划从业者更加幸福。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作者:马晓龙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