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游学与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
时间:2018年05月31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游学”作为一种文化习得和传播途径已有久远的历史,作为文化、教育、旅游三者的交集,其兼具文化传播、知识养成、旅游形式的综合价值在国民教育方面得到了独特的体现,成为促进青少年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和载体。近年来,香港的游学发展迅速,效果显著,在经济、文化、政治及学术研究方面的多重价值已引起旅游、文化、意识形态等研究领域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其文化传播和国民教育的功能和旅游新业态的市场期望逐步活跃、提升,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良好态势,也为深入了解香港青少年游学的现、游学促进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的过程、方式、载体和意义提供了条件。

  一、香港青少年游学的现状

  香港青少年游学主要是境外游学,包括海外游学和内地游学两部分。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6个时期,即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萌芽期、积累期、发展期、转变期、推进期,以及从2009年开始的加速期,整体呈现出与教育课程改革紧密相关联的特点。

  香港青少年游学的主体由香港中小学生构成。2012-2013年度,香港共有中小学生76.98万人,按照每人每年出游一次、平均游学费用为4900港元、个人消费中位数为1000港元为基准推算,香港游学市场的基础规模约为49.2亿港元,纵深规模则达到196.8亿港元,而据亚洲旅游交流中心所做《香港青少年赴内地游学兴趣调研报告》数据,内地是香港青少年游学的主要目的地,占香港境外游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73.5%。因此,香港青少年赴内地游学市场的基础规模约为36.2亿港元,纵深规模则达到144.8亿港元。

  目前,香港的游学市场主要呈现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社会参与程度高。香港游学的政府资助与社会资助相得益彰,多采用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方式。政府提供的基金以香港关爱基金和青年事务委员会基金为主。社会资助较为广泛,其中赛马会全方位学习基金资助的申请比例

  二、国民教育是实现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

  最高,为29.4%。二是香港青少年境外游学氛围良好。香港青少年境外游学主流方式为学校旅游(课外活动)和“全方位学习日”(学习方式)相结合。游学已成为教学课程的组成部分,学校组织举办境外游学活动成为常态。同时,香港社会各界对游学活动高度认可,能否举办高质量的游学活动,逐步成为衡量“好学校”的标准之一。

  所谓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是人们对自己的国家成员身份(NationalIdentity)的知悉和接受”。然而在现代社会,国家认同将不再简单地表现为一种先天的自然情感,也不是给定的“天赋观念”,作为一种后天获得物,它需要不断地被开掘、被塑造。这即是国民教育通过培养国民身份进而建构国家认同的合法性所在。

  就香港的特殊历史而言,国民教育主要指国家民族意识教育,主要包括4个范畴,即公民感、对香港的归属感、国家认同和共同文化,主体在于建构和发展青少年的国民身份。从香港回归之前的1996年到现在,香港政府不断加强国民教育的力度,促进香港社会的国家认同。

  1996年,为了准备撤走及保障香港平稳过渡,港英政府修订了原有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在新的指引中,课程发展议会明确指出:在政治变迁的时代,香港的市民需要积极建立新的国民身份。1998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了中学公民教育科课程指引,专门设有“国家民族社会范畴”的内容。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制定了《21世纪教育蓝图——教育制度检讨》咨询文件,提出教育要培育一群对社会、国家、民族做出承担和面向国际社会的国民。2001年,一份对香港未来十年课程发展方向有决定意义的文件《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指出,德育及公民教育是香港未来课程发展需要推行的4个关键项目之一,强调要培养学生国民身份认同等重要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民身份

  三、游学是以柔性方式进行国民教育的必要手段

  认同的中国公民。2002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颁布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指引》,提出要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包括坚毅、责任感、尊重他人、国民身份认同及承担精神等。2006年,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国民教育中心,专门负责推动中小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教育。2009年推行新的高中课程,加强学生认识及认同国民身份的学习元素。2012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尝试在中小学开设“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后因香港社会对国民教育缺乏价值共识,形成所谓“国教风波”。香港的“国教风波”暴露出香港社会存在港式本土意识、价值与文化的自身焦虑、与内地缺少文化价值认知共识等问题,其实质在于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规范缺位,社会的整合凝聚难以达成,对国家的认同因而也难以实现。要实现并达成价值共识,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除了经由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别无他途,而国民教育成为国家认同的依赖路径。

  在国民教育方面,也即培养国民身份进而建构国家认同感的方式上,香港政府采取多种途径,包括真实生活感受和演练、配合课堂教育的联课活动、政治礼仪教育、内地考察与体验交流等,其中“内地考察与体验交流”的最重要实现方式即为游学。

  一方面,游学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脉、道德传统、风俗习惯等经由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展示向游学者传达,更新其知识和观念;另一方面,在游学的过程中,当地民众与游学者建立互动,形成自然情感的回归和亲近,影响其情感和评价系统。在上述交流过程中,尊重差异,寻求共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地而非硬性植入地形成文化共识,进而实现国家认同。

  四、红色旅游是游学促进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社会,基于理性思维原则,国家认同建构通常表现为一个创造符号、运用符号、诠释符号的过程,这使得国家认同需要进一步借助想象、联想等方式“诗学地”表达

  重新获得的情感与生命,因而体现出国家认同的符号化特质。红色旅游作为游学的重要内容,即是一个在解释性背景中,通过国民教育方式表现出来的国家认同符号。

  香港的国民教育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进行有效、合理、平稳的国民教育是目前香港教育界的重要问题。目前,香港众多的游学线路中也包含一定数量的红色旅游产品及文化的展示。但据亚洲旅游交流中心的《香港青少年赴内地游学兴趣调研报告》显示,香港青少年对“红色旅游”的认知程度较低,红色旅游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在香港青少年中较为生僻,“红色旅游”的总体吸引力较弱。对于红色旅游,香港青少年总体了解较少,其中,“不了解,没听过”的占57.8%,“了解一些情况”的占27.5%,“知道基本内容”的占11.8%,“非常熟悉”的占2.9%。有48%的人认为“基本没有吸引力”,37.3%的人认为“有一般吸引力”,只有2.9%的人认为“有较强吸引力”。

  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方式,红色旅游目前在香港地区的吸引力和认知度还需提升。这对于旅游及相关业界来说是一个市场开发、产品更新、观念转变和认知提升的重要实践过程。

  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通过游学这一手段,将包括红色旅游资源在内的旅游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家认同符号,从而建构了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作为一种跨界融合的发展方式,游学在促进国家认同方面具有深厚的潜在价值,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方面,目前仍处于边缘状态,尚未引起各界足够的重视。在全球化视野下,在旅游、文化及教育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深入挖掘并充分释放游学促进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强化文化与旅游及教育融合发展的功能,形成游学研究的特定“场域”,是游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国家认同的内在要求。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所)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香港青少年游学旅游与国家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4JDZHBOO6]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晶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