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注重“服务+体验”发展高品质夜经济
时间:2019年09月08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今年以来,夜经济成为热词。各地纷纷“出招”,探寻包括夜间旅游在内的夜间经济发展模式。以山东青岛为例,为进一步发展夜间经济,当地把设计原创音乐节、打造酒吧一条街、引进夜间演艺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提上日程,推出了“夜游浮山湾”、《青秀》大型文艺演出、石老人沙滩文化节等,努力打造“购物休闲、特色餐饮、文体娱乐、演艺体验、观光旅游”五位一体的夜间经济模式。

  笔者认为,“服务+体验”应是未来夜间经济、夜间旅游发展的关键所在。虽然互联网十分发达,人们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消费,可是人们还是有去实体店消费的意愿。这是因为,在实体店里可以享受到体验和服务,而这也应该是未来发展夜间经济、夜间旅游的重点。

  目前,多地政府纷纷出台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措施,对夜间经济进行了有效探索,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技术不断发展、消费不断升级的今天,夜间经济的内涵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在供给侧极大丰富的时代,消费者面临的选择非常多,消费诉求也在不断升级,人们更加追求品质和享受。

  当前,“互联网+”是夜间经济的一个时代特色。为与之相适应,发展夜间经济必须重视“服务+体验”。事实上,夜间体验式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刚性需求。2019年春节期间,西安“大唐不夜城”、重庆两江夜游等夜间体验项目火爆;元宵节,故宫首次开放“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备受欢迎……这些仅是特殊节日的案例。平日里,夜间体验式消费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例如博物馆夜间开放、室内聚会场所个性服务、户外文艺表演等,都是未来发展夜间经济的蓝海。

  对于如何更好打造夜间经济的“服务+体验”,笔者认为,夜间经济是一种多业态融合的复合型经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线上线下融合,即线上不打烊、线下体验活动配合线上。二是不同业态之间混搭。如“购物+休闲娱乐”“购物+体育”等,此类商旅文多种业态融合的综合项目,更符合消费者对多种夜间消费体验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到夜间经济与当地实际情况紧密相关。一方面,夜间经济与城市气候、地理环境有关,北方夏季短,春秋冬气温低,影响当地百姓夜间消费;另一方面,夜间经济很多内容属于服务范畴,它的发展往往需要比较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撑,不同城市第三产业发达程度不同,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也不尽相同。

  因此,各地应立足夜间经济多业态复合特点、城市自身情况和当地百姓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另外,夜间经济比较繁荣的普遍是一二线城市,小城镇和乡村发展夜间经济更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筹划和实施。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人口多,需求空间大,比较容易在一些业态发展上达到规模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城镇就不能发展夜间经济,比如旅游型城镇,可以开发夜间特色项目,做出以夜间旅游为主体的夜间经济模式。另外,目前消费市场下沉现象突出,三四线城市一些潜在的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如果能够瞄准消费者需求,把夜间活动发展起来,也能对夜间经济发展起到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基于此,笔者认为,各地在塑造高品质夜间经济“服务+体验”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应让政府在筹划上有效地发挥作用。比如,政府部门应大力引导推动“服务+体验”型夜间经济,通过扶持政策释放一些积极信号,引导鼓励市场主体从供给侧进行改革,积极自主发展“服务+体验”型夜间经济;此外,还要为“服务+体验”型夜间经济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在硬件保障方面,交通是否便捷、出行是否安全、WiFi是否覆盖等;在软环境保障方面,包括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夜间电费优惠、夜场文化演出票价补贴等。这样才能有助于“服务+体验”型夜间经济发展,给当地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作者:卞文志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