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以田园综合体理念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19年09月06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此,国家正式批复河北、山西、福建、山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东、甘肃等18个省(区、市)开展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设工作。在地方政府“相互看齐”的竞争机制下,2019年7月浙江省又择优确定了诸暨市、缙云县、常山县、桐乡市、乐清市、瑞安市、德清县、金东区、桐庐县、路桥区等10个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单位,每个单位获得省级财政1800万元补助扶持。近期,广东省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入库相关工作的通知》,每个省级田园综合体入库试点项目首批将安排财政资金不超过2500万元,后续视项目实施及资金情况进一步增加投入。

  随着地方密集实践和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当前,田园综合体已逐步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的基础体系,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业态体系,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创新、创意、创业“三创衔接”的创造体系,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结合”的治理体系,共商、共建、共享“三共协同”的分配体系,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机载体和重要途径。

  1.打造兴旺产业

  田园综合体必须根植于在地资源、传统文化、生活记忆,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实现本土产业经济可持续增长。一是农业横向拓展,在确保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发展新的乡村旅游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文化、教育等产业有机结合,拓展农业产业链的宽度,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二是产业纵向延伸,充分利用“田园”优势,打造“田园种植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实际消费服务”模式,实现从“田园”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让农民从一产、二产、三产中充分受益。三是发展新兴业态,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农业当中,推进现代科技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领域的运用,促进农业智能化发展,催生出农产品电子商务、仓储物流服务等新兴业态。

  2.形成宜居生态

  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宜居环境,需要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注重居住条件的改善,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发展。一是以循环经济为指导,解决好农业生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进行整体规划,重视村户小循环和村落大循环,形成废弃物再利用内循环和清洁生产外循环,在生活生产方面构建起完整的生态循环链。二是以幸福感为指标,安置好旅游发展原住民和外来者两大主体。在保留乡村整体风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民族文化对居住地进行适度改造,合理规划原住民聚集群和特色民宿群。积极实施乡村绿化行动,通过增绿、增彩、增湿,提升乡村绿化覆盖率。注重协调乡村旅游景观、旅游服务设施与居住环境融合发展,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田园。

  3.营造文明乡风

  乡村本土文化既是非物质的精神体现,又可转化和融入物质层面带动各产业的发展,是田园综合体的特色和灵魂。要在解决农民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唤醒农民文化自觉,并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乡村文化的不断更新,实现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根植“田园”特色文化,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系统调查、梳理和规划,着重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内涵并建立档案,以田园综合体作为文化传承的新载体,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度创新,将其渗透到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过程中,增强田园综合体的内生活力。二是开展乡村闲暇教育,注重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既要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类型的教育,又要注重教学内容与乡村文化的结合,培养不同年龄段的文化传承人,从而唤醒农民的乡村文化记忆,调动农民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动性。三是促进思想观念现代化,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势必会吸引许多渴望回归乡村的城市人,在此过程中,要拓展城乡要素自由流通渠道,强化城乡文化交流,将城市先进文化带入乡村,有机结合乡村生活与现代科技生活,促进乡村传统观念更新发展。

  4.促进有效治理

  实现田园综合体的有效治理,必须重在基层,扎实做好村民治理工作,以“三治结合”为基本原则,构建“田园综合体治理新体系”,守好法治底线、健全德治保障、夯实自治基础。一是以法治为支撑底线,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强化法律在维护村民权益中的地位,开展村民法治监督,提高村民法治素养和维权能力,实现田园综合体法治化运行。二是以德治为有效保障,道德建设是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有效运用德治方式,传播道德正能量,解决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纠纷,提升整体文明程度,为田园综合体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三是以自治为基础保障,从村民根本利益出发,以民主为核心,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吸引村民加入自治行列,提升田园综合体自治水平。

  5.实现生活富裕

  实现农民最终受益是调动农民积极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动力源泉。一是物质上需要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首先要明确农民才是乡村发展的主体,强调农民在乡村发展中的参与和获益的权力,形成以乡村产业为基础的稳定收入来源;其次要巩固农民联系土地的主体地位,建设更加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增强农民对乡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实现农民最终受益。二是精神上要让优质文化服务于乡村精神富裕,明确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明确现代转型的乡土文化是实现生活富裕的文化资本。因此,既要妥善处理优秀乡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的内在联系,确保旅游开发不凌驾于本土文化之上,让文化通过富裕精神和富裕生活的方式得到保护和发展;又要推动文化基因的创造性、适应性转化,提高乡土文化魅力,增强乡村的文化认同和自发的文化使命。

  (注:本文系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智慧田园综合体建设背景下养老旅游志愿服务”[WMYC20183—051]、农业农村部软科学项目“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2018025]、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振兴乡村志愿服务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S201910394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作者:余江滨储德平张璇幸迪潘纪晓黄亚榕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