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乐山大佛景区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的探索
时间:2021年07月28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开元元年,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摩崖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景区以乐山大佛为核心,兼有凌云九峰、巨型睡佛、离堆乌尤、东岩胜迹、凤洲田园等各色人文自然景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景区。如何保护好乐山大佛这一人类文明瑰宝,传承好景区儒道释等多元文化,进而推动景区旅游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是每一代“大佛守护人”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近年来,景区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持续实施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年接待游客突破420万人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四川省金熊猫奖、全球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等殊荣,实现经济效益和品牌形象的双提升。

  一、实施遗产保护战略,让传承“实”起来

  近年来,国家宏观设计越来越突显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地位,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均将文化遗产作为其重要的、有机的构成。保护好乐山大佛世界遗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景区始终坚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保护为先,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大佛特色的遗产保护之路。

  (一)构建“一院一地两联盟”保护机构。将原正科级事业单位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升格为副县级,完善组织架构,健全制度体系,注重人才集聚,提升遗产保护平台实力。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挂牌成立了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乐山)基地,全面开展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技术转化。联合大足石窟、青城山—都江堰等川渝地区遗产地景区及关联机构,组建了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打造国内一流的遗产保护品牌和遗产旅游品牌。

  (二)编制“一条例四规划”保护标准。颁布了乐山大佛首部遗产保护法规《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实现保护乐山大佛世界遗产有法可依。编制了《乐山大佛·灵宝塔保护规划》《麻浩崖墓保护规划》《离堆(乌尤寺)保护规划》,实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覆盖。有序推进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柿子湾崖墓保护规划》于2020年顺利颁布实施。

  (三)实施“一路一线四维护”保护工程。新建了景区凌云东路(S104复线)替代原凌云路行车功能,封闭原凌云路作为景区内部道路,减少过往车辆对遗产地的影响,兑现25年前申遗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恢复了“下凌云,上九曲”古观佛线路,同时新建后栈道贯通南北,形成“凌云栈道下,九曲栈道、后栈道上”的新观佛线路,减少游客拥堵对乐山大佛及其周边文物的影响。实施了乐山大佛胸腹部勘测维护、乐山大佛左侧(天洞—麻洞)危岩加固、北门临江摩崖石窟抢险排危、乌尤寺大雄宝殿抢险排危等保护项目。

  二、实施扩容提质战略,让景区“靓”起来

  扩容提质是推动景区和目的地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针对目前景区面临的“小”(知名度较高,游览区偏小)、“弱”(观光感较强,体验度偏弱)、“少”(过境游较多,过夜客偏少)等问题,景区紧盯“景点变景区”目标导向,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先后实施扩容提质重点项目30余个、总投资近百亿,景区面貌日新月异,旅游品质不断提升。

  (一)顶层设计呈现新高度。及时启动了新一轮景区总体规划(2020—2035)修编,有序推进乌尤坝、龟城山等片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让景区项目建设有规可依。围绕岷江港航电老木孔枢纽项目建成后形成的33平方公里水域,开展了旅游码头、环湖道路、旅游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水上旅游项目的总体策划,为景区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目前,景区按照“南北扩容、东西提升”的空间发展思路,已经实施和即将启动的项目共80余个、总投资达300亿元。

  (二)项目建设呈现新速度。山上核心区改造提升有序推进,先后完成了凌云山集凤楼、毗卢院、东坡楼、沫若堂等闲置资产改造,启动叠翠堂、璧津楼改造,再现“凌云九峰、峰各有寺”盛景;山下新建成了麻浩湿地公园、大佛文化广场、凌云路“六度”佛语长廊等市民游客打卡休闲的热门景观。陆续启动南游客中心、凤洲岛生态修复、北部门户区打造等项目建设,将游客主要游览面积从原来的0.68平方公里拓展到5.3平方公里,老景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焕发出蓬勃生机。

  (三)环境整治呈现新力度。持续推进污水治理,陆续完成了八仙洞、篦子街、九峰三个居民生活集中区的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工程。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建成了3A级旅游厕所10座、2A级旅游厕所10座,并在厕所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成为四川省“厕所革命”的样板示范。强力推进生态搬迁,逐步搬迁了遗产范围内肉联厂、嘉乐纸厂等企业,完成了凤洲岛、麻浩渔村搬迁工作以及水上游船运营整合,实现了景区人长久以来夙愿,为景区未来蓝图的实施扫清了历史障碍。

  三、实施文旅融合战略,让旅游“活”起来

  文旅融合发展是破解当前传统旅游景区过分依赖门票收入、核心景点压力过大、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难题的重要途径。乐山大佛景区以山水岛为核心的旅游资源优异、以儒道释为核心的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聚焦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断赋予旅游生机和活力。

  (一)深化“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大佛”。实现了景区实时监控、语音广播系统全覆盖,启动了嘉州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提升网络营销平台,着力实现“一机游嘉州”。启动景区数字中心建设,打造虚拟乐山大佛沉浸式参观游览场景,依托现代声光电技术,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大佛。积极促进5G与旅游资源创新融合,探索打造“5G+智慧旅游”场景应用,在“5G+VR”“5G+直播”等方面持续推动内容应用创新。

  (二)开发“大佛印象”文创,传播“IP大佛”。充分发挥乐山大佛IP的强大品牌效应,开发“大佛印象”本土文创品牌,目前在售的系列旅游商品已达350余种,推出的“佛脚抱枕”“灵宝塔雪糕”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载酒亭”“笋来乐”等新品文创连续第三年获得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成为嘉州文化传播的活IP。

  (三)打造“夜游三江”项目,点亮“月光大佛”。以“丹青山水,禅驿城市”为主题,成功打造了乐山首个夜间大型旅游项目——“夜游三江”游山游江游城项目,运用高科技声光电手段,融合佛、城、山、水资源,将景区佛禅体验延伸至夜晚、拓展至城市,充分展现乐山独有的“半城山水半城绿”景观特质和丰厚的历史文化,推动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0.5天,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让路子“宽”起来

  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四川省和乐山市的重要旅游景区之一,乐山大佛景区积极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打好对外合作“组合拳”,刺激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经济的快速恢复发展。

  (一)突出“高端品牌+特色主题”,着力打造“配套群”。引进中青旅、希尔顿等知名企业,建成了“三江悦”“山水S”等高端酒店并启动希尔顿“格芮”品牌酒店建设,围绕禅修、生态、休闲等内容建成了禅驿、一笑新、千里走单骑等一系列特色主题酒店,与“夜游三江”项目相呼应,让游客留得下住得好。依托景区毗邻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建成张公桥美食街、嘉兴路美食街、嘉州长卷、上中顺等特色美食街区,打造包含苏稽、牛华、西坝等美食小镇在内的“美食游”旅游线路,展现乐山“名食”名片。

  (二)抓好“国内联盟+国际合作”,巩固提升“朋友圈”。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大峨眉旅游营销联盟、“成绵乐高铁”旅游联盟以及浙江四市的旅游互动合作,加快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换、互利共赢的“三位一体”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深化与成都、武隆、大足等地的旅游营销宣传合作,向重庆等地市民推出大幅度优惠政策,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深化与奥地利达赫斯坦—萨尔茨卡默古特、英国巨人之路、尼泊尔蓝毗尼圣园、柬埔寨吴哥窟等国际友好景区的交流合作,开展赠送“微缩版”大佛雕像等友好交往工作,通过交流整合力量,全力带活景区旅游。

  (三)依托“主流媒体+新兴平台”,持续提升“美誉度”。与各级主流媒体广泛开展合作,景区知名度得到极大提升,今年5月2日更是三度登上央视节目。持续推进景区“两微一官”改版升级,组建了摄影摄像、宣传报道、网红大咖等人才资源库,助力景区宣传营销。借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会展平台,精心策划宣传营销活动,不断拓展潜在客源市场。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大佛景区扩容提质阶段性交卷之年。景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建设,为建设大美乐山、保护宏伟大佛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乐山大佛景区)

(作者:陈林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