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依托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时间:2022年11月15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明确“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国家公园是以尊重“大自然权利”与增进“人类享受”为主旨的、积极的生态空间建构,在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保障国民游憩权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是适用于任何政体、国体和发展状态国家的自然生态空间治理模式。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数据,国家公园模式已经在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复制,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保护地类型,且占比还在不断扩大。

  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等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获批设立。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占陆地国土面积18%,届时我国将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建设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的进程中,如何依托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亟需回应的热点话题。

  一、当前我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生态旅游发展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多数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同为自然保护地。在自然保护地中发展生态旅游,保护好自然是根本前提。缺乏与发展生态旅游相配套的保护和管理制度,也缺乏相应的科学规范和导则,影响了生态旅游的科学规范化发展。

  第二,生态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不规范。当前我国对生态旅游缺乏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的规范,还缺乏对生态旅游行为的约束准则,特别是各类自然保护地旅游项目的申报、准入、监督没有科学管理的制度和规程。受大众旅游意识的影响,消费自然而非体验自然的旅游观念依然存在,亟需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风尚。

  第三,生态旅游产品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经营权缺乏法规界定,导致只有少数的市场主体在自然保护地长期垄断经营,缺乏创新动力,生态旅游产品得不到及时升级换代。

  二、依托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以国家公园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展示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我国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顶层设计中明确规定了全民公益性的基本价值目标,并于2022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意见》,确保国家公园建设中有相对稳定持续的公共财政保障,以确保进入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者享受到更多更高质量公益性的生态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特色生态旅游等生态产品或服务,从而避免重现我国自然保护地历史上因公益性不足导致的各类问题。以国家公园为载体发展生态旅游,将向全球展示我国兼顾自然保护与国民高质量休闲发展的新成果。

  第二,以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为抓手,推动生态旅游产品高质量开发。我国自2013年开展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以来,始终将整治自然资源资产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破坏问题作为工作重心之一,譬如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碧塔海项目的退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枫楼景区由国家公园管理局赎回,以及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关停大量矿厂等。我国国家公园顶层设计要求严格遵守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严格限制经营性项目进入,从源头上规避了自然保护地经营管理失范问题,减少了垄断性经营的可能性,有利于扭转我国生态旅游仍以自然观光、餐饮、住宿、购物等为主要产品,与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特征融合度不高,高附加值的特色生态体验产品发育不足的局面。建立中国式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实施经营管理机制创新,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将推动生态旅游产品高质量开发。

  第三,依托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提高自然保护意识和社会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离不开理解、拥护、支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国家公园不仅是自然保护空间,也是人的自然体验空间,还是人接受自然教育的空间。依托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公众与自然情感联结的生态旅游产品,提倡公众的自然友好行为,有利于促进社会各方集体行动,形成保护自然生态的共同体。例如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昂赛生态旅游体验项目,每个生态旅游旅行团都由特许经营企业邀请科学家志愿者,由当地牧民为访客提供接待服务;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昂赛乡经常性组织各类特许经营者和志愿者培训会,以及访客交流会。国家公园中生态旅游的相关主体在旅游服务体验中组成学习型组织,通过相互配合与集体合作,达到了与大自然高效和谐的良好效果。依托国家公园发展高质量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积极投身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最终实现社会生态文明的集体进阶。

  三、依托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的四个着力点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初步开展了一些探索,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出台了《国家公园暂行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国家公园应提供生态旅游等公共服务,武夷山、三江源、大熊猫等国家公园相继出台了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明确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范围、方式和管理要求。国家公园内是否应当发展生态旅游在国内存在争议,这涉及对公共游憩与生态旅游等概念、理论的理解,也与国家公园法等尚未到位有关,本文暂将国家公园内向公众提供的各类自然文化体验、自然科普教育、特色生态体验等产品与相关服务都称作生态旅游。根据此概念,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旨向,依托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生态旅游,需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创新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依托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应转变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全面走出消费自然、索取自然的消费主义误区,树立以自然保护为基础、以建立情感联结为目的、以知识更新为动力的生态旅游发展理念。把国家公园作为主场景,围绕最好的生态系统、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最精华的自然遗产,重新梳理创新生态旅游产品,让更多国民有机会体验、学习、思考自然的美与价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强化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共同伦理、共同价值、共同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加强质量管理,全面实施生态旅游品牌战略。加强政府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准入、监督与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生态旅游产品的供给质量。以国家公园为示范窗口,建立适用于我国人口和土地所有权现状的生态旅游经营许可制度。将品牌授权纳入生态旅游特许经营范畴,形成由一般许可、活动许可、品牌授权构成的生态旅游政府特许经营类型体系。兼顾公平与效率,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我国生态旅游产品的供给。推动建设我国生态旅游品牌质量认证体系,完善生态旅游发展质量监督机制,实现我国生态旅游产品标准的国际互认,真正以生态旅游推动绿色发展。

  第三,加强法规和机制建设,探索生态旅游利益共享机制。完善法规体系,推动《国家公园法》《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法规出台,为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中国有资源资产流失、社区发展权不足、居民参与权不足等问题提供法律法规依据。因地制宜探索适用于国家公园中不同社区的生态旅游利益共享机制,设置政府引导基金激励生态旅游社区惠益共享机制的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绿色金融。

  第四,加强监管和引导,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强数字化治理平台建设,以国家公园为示范窗口,建设全国统一的生态旅游监管平台,全面提供面向生态旅游者的预约、评价等服务;面向志愿者的参与、教育培育、引导奖励等服务;面向经营者、社会公众和社区居民的商业服务、社区发展、社会捐赠、教育培育、绿色金融等信息公开服务,公开惠益共享成果,并接受社会监督。以国家公园为示范窗口,鼓励第三方机构研究构建生态旅游发展指数,利用“指数”(晴雨表)更实时动态化地引导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作者:张海霞 周寅 范业正 孙映雪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