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树典型做示范 让文旅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4年04月15日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此次公布的35个案例构建了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知识网络,对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经验分享、知识共享、方法启示、模式创新等作用。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发通知,公布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天津市蓟州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奏响乡村振兴新旋律”等案例入选十佳案例,“北京市门头沟区找准结合点 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新动力”等25个案例入选优秀案例。

  此次公布的35个案例汇集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可以说,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部署和实践,是文化和旅游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不断增强的一个缩影,文化和旅游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一是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塑造乡村产业新形态。通过激活乡村文化资源、创意转化和科技赋能,发展形成以农文旅融合为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构成了乡村产业的新形态,增加了产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提高了产业的价值实现能力,进而提升了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文化资源禀赋深厚、独特的地方,通常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和优势的文旅新业态。沧州市吴桥县、南通市海门区、西昌市大石板村、泰州市兴化市等案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西昌市大石板村活化古道文化和民族文化,重塑丝路古村新风貌;引入旅拍、田园研学、乡村音乐传习、体育康养等新业态,打造集“文化+旅游+农业+教育+体育+康养”融为一体的文旅主导、多业协同发展的新产业、新场景。

  文化资源贫乏、特色不鲜明,或竞争力难以形成的地方,可以结合本地生态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引入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的优势文化项目,将其培育和发展成为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文旅新业态。晋中市左权县、温州市永嘉县、遵义市正安县、景德镇市浮梁县等案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遵义市正安县通过引入吉他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集聚程度最高、产销规模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

  文化和旅游塑造的乡村产业,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融合,是文化和旅游融合,也是文化和旅游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重庆市武隆区荆竹村是一个“旅游景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园”综合体,村民年人均收入实现成倍增长。

  二是文化和旅游塑造的新形态乡村产业发展,演化为乡村建设的新引擎。要实现乡村文化和旅游新业态及融合型新业态的产业功能,必须相应地调整和完善乡村规划,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推进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35个案例中,共有19个明确提及规划,如南通市海门区的46.8公里“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规划、天津市蓟州区的乡村旅游精品村规划等。

  自觉培育、发展以文化和旅游为特色的新形态乡村产业,要以项目和产业规划为引领,进一步明确项目和产业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发展重点等事项。同时,以乡村建设规划等上位规划为统领,使项目和产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如空间布局、用地指标、产业政策等能够获得有效保障。

  新形态乡村产业要求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肇庆市封开县配合景区提升,同步投资乡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基础市政工程、社区人居环境提升等建设;西安市鄠邑区陆续整合建设资金1.3亿元,用于提升四个村庄的水、电、通讯、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切实改善村容村貌,为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是文化和旅游塑造的新形态乡村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治理的新平台。实现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新产业、新业态及融合型新业态的产业功能,需要解决各种产权问题,需要融资、人才、政策等支持,需要良好的乡风和平安环境配套。这些以农文旅融合为特征的新形态乡村产业发展及其功能的实现过程,就是党建坚强引领的过程,也是乡村文化发展的过程、法治乡村建设的过程,因而成为乡村治理的新平台。

  此次公布的案例中,花垣县十八洞村、西昌市大石板村、修武县大南坡村、崇明区井亭村、大理州剑川县等案例明确提到乡村治理,花垣县十八洞村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州级试点村,西昌市大石板村乡村治理模式曾在全国引发热烈反响。

  入选案例不仅普遍重视党建的引领作用,还创造了党建引领与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新模式。遵义市正安县构建“综合党委+党支部+党建指导员”的工作机制,推动正安吉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按照“1+3+X+N”产业链党建联建模式,组建文旅康养产业党建联建联合党委,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抚远市抓吉赫哲族村纵深推进“党建三融合”,实现“党建+文化”双轮驱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模式。

  文化和旅游塑造的新形态乡村产业发展,必然以乡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前提。南通市海门区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建设凯利绣品、沈绣艺术中心、在想文化IN剧场、定格动画、陆小冉土布工坊等一批乡村文化振兴项目;修武县大南坡村将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延伸发展为乡村民宿、乡野美食、文化创意等核心产品,激活本村及周边村落的文化和公共生活,探索和重建一个通达而自信的中国乡村文化体系;台州市仙居县免费开放生态夜景,定期开展文化演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海南省五指山市形成了系统完善的非遗保护体系,通过非遗项目品牌化打造和开展文艺演出、活态展示等方式,使非遗保护形式更加多元;西安市鄠邑区通过展演艺术、生态艺术、民间艺术、社会艺术、大地艺术的综合呈现,用艺术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动力。

  文化和旅游塑造的新形态乡村产业发展,为解决乡村治理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西昌市大石板村探索出完全退出、使用权入股、合作经营、自主经营、拆迁安置房出租等盘活农村宅基地的五种模式;天津市蓟州区成功探索出以收益权作为抵押、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作质押、以农户信誉作担保,采取公司担保增信、农民联保增信方式的贷款模式;延边州和龙市光东村以旅游引领、农业创新、科技赋能、文化提升为理念,构建职业化、技能化、专业化、标准化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体制。

  此次公布的35个案例构建了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知识网络,对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经验分享、知识共享、方法启示、模式创新等作用。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性的精彩实践成为典型案例,不断丰富并拓展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知识网络。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作者:贾旭东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