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对休闲的几点认识
时间:2013年03月04日信息来源:旅研网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日前,国务院批准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对旅游休闲发展做出统一部署。《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休闲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纲要》的贯彻实施也需要多方面的宣传。笔者不揣浅陋,就休闲做了初步思考分析,因不系统不全面,故以论纲形式呈给读者和方家批评。
  一、休闲的含义、内容与表现形式
  (一)休闲的含义,从极广的意义看,是指人们除了工作(包括各种生产劳动和非直接生产性的管理、服务以及学习、训练等)以外的所有活动;比较一致的理解,是指除了工作和睡眠、吃饭等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以外的各种生活消费活动。笔者持后一种观点。
  (二)从场所来看,比较典型的休闲方式包括居家休闲、户外休闲和旅游休闲,后两者的区别是在居住地(城市或者乡村)进行还是离开居住地到其他地方进行。
  (三)从内容看,休闲主要包括文化休闲(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体育休闲(各种非专业竞技的运动、健身活动)、商业休闲(为了放松身心、愉悦精神、消磨时间到各种商业服务场所进行的休闲活动)、旅游休闲(离开惯常居住地所开展的各种以消遣为主要目的的观光、度假等旅游活动)以及劳动休闲(通过开展相应的劳动实现休息放松、愉悦身心的目的)、社交休闲(通过开展社会交往来消磨闲暇时间)、纯休闲(如坐着发愣,躺着数星星或看月亮)等。
  (四)不属于休闲的活动。从性质功能看,康体疗养、摄影写生、生物观察(如观鸟)和作家采风笔会、诗人赛诗会等纳入专项旅游的活动,因为主要目的不是休闲放松,因而不应归入休闲之中。当然,各种事务性旅游如访学研讨、商务旅行、公务差旅和参加会议展览等,也不应归入休闲之中。
  (五)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彼此交叉的关系,即二者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二、休闲的性质特征
  (六)消遣性。这是休闲最主要的性质特征。休闲的主要目的就是放松身心、愉悦精神、消磨时间,大部分休闲兼有增加阅历、丰富知识、加强交往、深化情义等目标和功能。
  (七)普遍性。休闲涉及所有人群,贯穿人的一生。
  (八)长期性。现代人类休闲与动物和早期人类休闲的区别,主要在于有了更为明确的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更丰富的含义和内容方式,以及具有了计划性、组织性、艺术性、科学性等。
  (九)内外结合。从场所看,休闲既可以在住所内,也可以到户外,既可以在居住地,也可以到外地。从功能目标看,休闲既有内在精神和素质方面的诉求和收获,也有外在形象、健康素质等方面的诉求和收获。
  (十)动静结合。从活动内容和方式看,休闲者既可以一点不动,如纯休闲,也可以以动为主,包括开展体力、脑力活动如居家游戏娱乐(活动)、户外运动健身(运动)、逛街逛商场和外出旅游度假(行动),还可以动静结合,如看电影电视、阅读书报杂志、外出呼吸新鲜空气、乘车船和缆车观光等。
  (十一)积极与消极结合。从形式看,积极休闲主要是参与性、活动型的,上述以动为主的休闲基本都是积极主动性的;消极休闲则主要是被动接受的,以静为主的休闲大多是消极被动的;动静结合的则要具体分析。从功能作用看,积极主动的休闲往往对放松身心、强身健体效果更好,消极被动的休闲往往对精神健康、心理满足效果更好。
  (十二)涉及面更为宽广。由于休闲的内容和形式比旅游(此处专指消遣性旅游)更为丰富,所以其比旅游涉及的面更广,直接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等各个领域,为休闲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部门比旅游更多。
  三、休闲的地位和意义
  (十三)休闲本来就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休闲对商品化、工业化以后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更为重要。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即分工和交换的产生和普遍化,科学技术变革特别是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得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加,休闲的客观需要不断增长,休闲的条件也相应不断改善。同时,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生产和科学化、艺术化的人类交往、生活,对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也相应增加,因而对休闲的质量、效率、效果的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
  (十五)发展休闲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发展休闲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休闲既是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性生活需要,更越来越是人民群众享受型、发展性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休闲对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有直接促进作用和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对人的自由解放和人对自然的自由解放最终和主要都依赖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十六)发展休闲是重视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休闲是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生活消费活动,对于缓解、消除城市化、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进程和体制转轨变型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压力与紧张状况,调节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进而形成和促进和谐、文明、健康、科学的人际关系,都将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四、促进休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十七)抓紧做好思想认识和制度保障工作。尽快统一对发展休闲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尽快改变一些不利于休闲发展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劳动与休息、工作与休假的关系,通过法律制度的制定修订来确保休息权、休假权、健康权、旅游权、文化权等休闲相关权利的实现,尽快形成有利于休闲活动开展和休闲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十八)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休闲发展的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和指导规范。考虑到休闲涉及部门和方面极其广泛,发展基础相对较差、起点相对较低等因素,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机构改革,以旅游、体育等部门为主,整合文化、商业等休闲资源,建立统一权威、精简高效的休闲产业部门,并形成休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或者委员会的机制,以加强政策、规划、制度、行政措施的协调、制定和贯彻落实。
  (十九)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休闲产品(包括服务性产品)的生产供给。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各个部门现行有关支持旅游、文化、体育、商务等产业和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在切实得到贯彻落实的基础上,加强协调配合,逐步形成整体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合力,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
  (二十)逐层逐级研究编制休闲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层面,应该在认真贯彻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同时,着手研究编制统一的《国民休闲发展纲要》和《国家休闲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由国务院发布并组织实施。地区层面,各省级单元和重点城市、地州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区(城市)休闲发展实际需要,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划和工作部署,抓紧编制并实施地区性或实施性规划、计划。
(作者:蔡家成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