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旅游人才网
理论前沿
文旅融合在现实中更需要浅显表达
时间:2019年07月24日信息来源: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2018年初以来,文旅融合再度成为行业性热点,大有“言必称希腊”之势。关注上聚焦了,参与者更广了,说法上日杂了,现实中是否需要做浅显地表达呢?我认为,不仅需要,而且很是必要。

  通过两方面的话题,谈一些浅显而稍加理性的思考。

  一、当前探索文旅融合应抓些什么

  文旅融合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高深莫测的,在发展现实中就早已客观存在。时下,之所以显得有些躁动和纷繁,就因为掺杂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是非参半的观念和意识。因此,把话题简单化、浅显化、理性化是必要的。

  (一)文旅融合热缘于机构改革。文旅融合不是新词,七八年前就曾谈论过一阵,这次回潮缘于2018年春启动的机构改革。改革让文旅机构合二为一,作为对行政机构和行业内部的要求,强调加强文旅融合是天经地义的;而产业上的文旅融合,则是另一个层面和领域。

  (二)文旅融合乃产业发展必然。从旅游发展角度看,涉及相关产业和细分行业超过100个;从文化角度看,则是包括了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因此,它们各是对方领域所要融合的诸多方面之一。单就文化和旅游的一般关系来说,文化是旅游的资源和内涵,旅游则是文化的载体和客源;而在具体情形之下,则会有具体的不同或差别。文旅融合的必然性,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文旅不想去融合都很困难,因为文旅资源无处不在,除非一点儿也不想去发展。

  (三)文旅融合应基于产业层面。让文旅融合变得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而不是盘根错节、含混不清,最好是设定基于产业层面这个前提。前些时流行的“灵魂载体说”,就不是在这个前提下。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前提必须是大文化,而不是文化产业;若是大文化,它还将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只有基于产业层面,文旅才能融合得比较顺,才好向市场“讨生活”,否则就难以融合得多、快、好。

  (四)文旅融合重在增强融合意识。这种意识,一定意义上应是市场经济的意识,是满足旅游者和大众需求的意识。有了这些意识,才会主动地去推动、去尝试,并尽量把融合搞好;反之,即使天天去喊融合,把融合喊得响彻天宫,也不会有实质性的融合成果。这些意识不会是自然而然就有的,需要有发展产业的动力,需要有一种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

  (五)文旅融合关键在大胆探索。融合早就已经客观存在,问题是融合还不够普遍、不够充分、不够好,有的还不知道怎么去融合。因此,关键是探索、尝试着做起来。故宫、颐和园的文创产品每年都创造巨大的产值,这些成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大胆探索、充满挫折的过程,民营企业的成功则更是如此,它们文旅融合的不俗业绩都是一步步探索和尝试得来的。

  二、当前探索文旅融合应抓些什么

  文旅融合实践性很强,一定要强调实践探索的重要性。坐而论道有其必要性,但更重要的是先做起来,之后再针对实践的问题去评议;同时,要注意对具体案例的总结,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广案例,这要比空泛号召和夸夸其谈重要得多。

  笼而统之地看去,下列事项应该明确:

  (一)已有行业部署的,应加紧贯彻。随着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国家文旅部门对文旅融合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强调抓好六方面的融合,最突出的是“职能融合”,指的就是文旅机构内部建设,自上而下应该加紧理顺和融合。

  (二)已有融合基础的,应加快去做。文旅领域由于长期分属于不同部门,造成业务术语上有所差别,但所指和内涵应是接近或相似的。例如,旅游者与参观者,旅游纪念品与文创产品,文艺演出与旅游演艺,研学旅游与校外实践,非遗传承与生活场景开发等。在文旅机构合并之前,各方已就按照各自轨迹发展,今后应该进一步去做好。

  (三)已有成功案例的,应复制推广。故宫、颐和园开发文创的案例可能高不可攀,但不少地方都有自己成功的融合案例。2018年底,文旅部非遗司发起了“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通过举办论坛对话、培训研修、考察采风、主题展览等,组织14种年画制作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所有这些,都值得各地推进文旅融合时加以借鉴。

  (四)已明令创新的,应积极探索。中办、国办2018年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核心是把文物利用“搞活”,实现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解决“千馆一面”、藏品利用率低、展品背后信息挖掘解读不够等问题。这里面不缺乏的是思路和例证,最需要的是解放思想和大胆探索。近年来,媒体对文物做了不少破译、解读和活化工作,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电视片,将文史资源中的“隐性”、“内敛”、“专业”的内涵,以通俗易懂、赏心悦目、当代语言的方式加以呈现,大幅度提升了游客对文物古迹的兴趣。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24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接待游客累计超过8000万人次,其中免费游客近4472万人次。上述方面,各地都应积极进行探索。

  (五)已问题突出的,应下决心破解。前些年,曾被大力倡导的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综合体、旅游大项目、老牌旅游古镇古村,现在已普遍出现内涵单一、商业味过重的问题,表现为接待量徘徊、消费量低迷。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发挥文旅融合的作用,实现景区内涵的置换、更新和充实。要变换产业形态,改善现有的旅游产品结构,由以观光旅游为主,向度假休闲为主转变;要做好游客夜间生活的文章,只要夜间生活真得充满魅力,就不愁游客不会停留下来。

  (六)已有投资要求的,应切实对准游客需求。新建新增的任何文旅项目,都要预先考虑市场需求,不能对应需求或看不准需求的,可先不急于去做,目标是要优化旅游供给侧。以历史名人的旅游开发为例,不只要看其历史知名度,还要看其资源现存状况,看历史时空的连惯性。

  文旅融合作为文旅行业的“热点”,希望它不要稍纵即逝,最好能够长期地受到业界和社会关注,并上升为一条发展的原则性要求,来评价和检验文旅产业发展的质量。只要各相关方不断强化市场意识,坚持以游客需求为主导,脚踏实地、大胆探索,文旅融合的事情就一定会越做越好!

  作者:高舜礼,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2019年7月1日中国网,有删节

(作者:高舜礼  编辑:llqy)
最新文章
  • 主办单位:福建海峡旅游人才发展中心
  • 备案号:闽ICP备11020331号-1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东水路55号
  • 服务电话:0591-83370069 83370090 83370773 83373721